苏州市第五批非遗传承人公布,我市13人入

近日,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了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邹缨等13人入选。这是时隔七年后,苏州再次评定非遗传承人。至此,我市共有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44人。

01

邹缨

女,年生。从小学习白茆山歌,16岁加入山歌队,熟练掌握白茆山歌演唱技巧,熟悉各个种类的山歌曲调。嗓音清亮婉转,演唱字正腔圆,高低音转换自然流畅,演唱山歌优美动听,歌词内容和场景表达到位。擅长演唱引歌、情歌、生活歌、劳动歌、盘歌、时政歌等。

非遗传承人

02

顾建中

男,年生,18岁跟母亲殷彩英学习宣卷,30岁开始独立开展民间宣卷活动。熟练掌握“保家宣卷仪式”、“接引西方宣卷仪式”、“五七宣卷仪式”、“受生宣卷仪式”等。擅长说卷调、乐筵调、三乐调、无锡景调、吟诗调、苏州景调等几十种说唱调,被当地群众喻为最正宗的宣卷先生。

非遗传承人

03

张金华

女,生,6岁开始跟邻居学习花边绣制。进常熟市花边厂从事技术传授辅导及新产品开发试制工作。熟练掌握万缕丝花边、钩针雕绣等几十种针法。退休后,她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性传承展示及对外交流活动,先后在实验小学、江苏省常熟中学、世联学院等院校及虞阅书房、文心书房、西泾岸社区等开展传承活动。

非遗传承人

04

张志强

男,年生,自幼学习海虞谜语,13岁开始创作灯谜。熟练掌握灯谜制作的各种形式,创作的灯谜以南宗谜为主,兼具吴语特色。年开始先后在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董浜中学从事灯谜教学工作。在常熟市图书馆、董浜徐市社区、董浜永安社区开展灯谜知识讲座。

非遗传承人

05

盛祖保

男,年生,年学艺,年师从上海美术学院潘锡纯教授;年随常熟古建队参加滕王阁修复工程;年创建常熟市盛世红木雕刻厂。创作的苏式红木小件多以狮子为题材,作品《中华醒狮》、《苏州园林图》、《天狮台》、《和平盛世如意》等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的金、银奖;《九狮如意》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大赛中获世界最高奖“和平鸽”金奖。

非遗传承人

06

平国民

男,年生,十多岁跟随父亲参加江南船拳表演;年拜师朱全海学习阳湖拳;年拜师曹金保提升江南船拳的拳法、棍法、钢叉、刀术等套路;他擅长小洪拳、岳家拳、石锁、钢叉。能做到桩牢身稳,肢体动作既稳健又轻巧,出招敏捷,收招迅速,如猫捕鼠,如箭在弦;被常熟市唐市中心小学聘为“江南船拳”社团校外辅导员。

非遗传承人

07

倪建平

男,年生,16岁开始学习家具制作与古建筑修复;从年起,在南京博物院修复古文物家具。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按照文物修复基本原则,使修复好的家具保持原样。作品《明式藤面素身圈椅3件套》获艺博杯江苏省工艺家具精品大奖赛银奖;《海棠角方桌六件套》获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明式家具制作)一等奖。

非遗传承人

08

姚向东

男,年生,19岁学艺,年成立东方红木家俱有限公司。他制作的家俱圆润、格调大方、精于造材、结构整体、比例尺寸合度。年,中国苏作红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落户东方红木;年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学院实习实践基地落户东方红木。年,《中国苏作明式家具起源地研究课题》研讨会在东方红木家俱艺术馆召开。

非遗传承人

09

杨继玉

女,年生,十来岁就熟稔盘香饼、定胜糕、麻饼等的制作步骤,制作的糕饼受到亲朋好友的赞赏。她制作的石梅盘香饼色泽黄霜,香酥油润、甜而不腻,口味上除了继承了传统的豆沙、百果、桂花白糖外,还研制出玫瑰、枣泥、葱油、椒盐等新口味,在色、香、味、形和风味上更符合当代消费群体的需求。

非遗传承人

10

时书芳

女,年生,17岁跟父亲学做米酒、红曲酒,后又拜袁祖培为师学习桂花酒的酿制技艺,多年来一直潜心学习和研究桂花酒酿酒技艺。时书芳制作的桂花酒:其色泽淡黄清澈,味道绵甜爽净,具有纯天然桂花香味,让人一尝动容、二尝开怀、三尝倾心,在常熟地区的桂花酒制作领域是代表性的人物。

非遗传承人

11

周锦平

男,年生,年进入饮食服务总公司拜刘懋成为师学习叫化鸡制作技艺。他从企业历史入手,研究王四酒家叫化鸡历代的制作技艺特点,汲取传统工艺的精华,结合目前市场反馈信息,做到王四酒家叫化鸡在色、香、味、形、养等多方面的协调,尤其在选料、腌制和煨制这三个工艺方面见长。

非遗传承人

12

王枫

女,年生,16岁涉足琴坛,师从国家级传承人朱晞。通过三十年的演奏和对虞山琴学的系统研究,王枫熟练地掌握了虞山琴派的传统曲目,尤擅《梅花三弄》、《潇湘水云》、《普庵咒》等虞山派代表曲目。继承了虞山派的“清淡和雅、博大和平”传统琴风,演奏时尤其注重古琴节奏中“散板”的运用,指力刚劲,古意盎然,静谧中不乏韵味,清朗方正又不失生动古朴。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性非遗展示活动,参与虞山派古琴艺术宣传、传承等工作。

非遗传承人

13

朱启刚

男,年生,自幼喜爱金石篆刻,十二岁时涉足印坛,年被归之春、朱家炎收为关门弟子。其作品承虞山派林鹤田圆朱铁线一路,偶略涉及封泥一路。印风细腻、文静。白文印走赵古泥一路,传承新虞山派印风,又汲取归之春、朱家炎二位先生特长,规整中见古拙,刀法老辣,印风大气。

非遗传承人

拟稿

文化遗产科

审核

陆晗、叶维

图片

文化遗产科

排版

周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cj/7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