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游不远行,玩转余庆驾车往东南,快

余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温度16℃左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茂密,生态环境优越。围绕休闲、度假、养生、探险等元素,余庆如今已打造了多处旅游景区。

红军曾在此强渡乌江

余庆县大乌江镇距离县城约40公里,乌江由西向东从此经过。在大乌江镇一处叫迴龙场的地方有个渡口,渡口水面宽度约米。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艰险的长征历程中,一部分红军主力就在迴龙渡强渡乌江。

年12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右路纵队一、九军团完成占领施秉的任务后,击溃余庆黔军守敌宋华轩团,经龙溪、凉风哨至岩门,在乌江南岸的迴龙场一带积极准备渡江。

年元旦深夜,红一军团第一师先遣队,由船工用木筏从鱼子塘渡偷过江,于拂晓击溃北岸敌军一个营及反动民团武装,占领了江防阵地。2日清晨,纵队主力顺利渡过乌江。

如今已过去80年,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三个渡口中仅有迴龙渡还保留至今。不少人曾来到这里,瞻仰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红渡山腰梯田层叠

在大乌江镇的红渡村,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一师强渡乌江指挥部还坐落半山腰的村子里。指挥部旧址外,是层层叠叠的梯田。

据了解,这层层梯田与山中的泉水息息相关。红渡村所在位置为一处山谷半山,山谷对面的山腰上则是乌江村。在这座山顶的洞中有一股泉水,流出洞口后便边分成了三股,分别流向左右两边和正前方。流向正前方的泉水顺着山谷而下成了小溪,而流向两侧的泉水则顺着山壁上的沟渠汇入两边山腰上的梯田内,一级一级最终流至谷底。

每到春天油茶花开和秋天稻谷成熟的时候,红渡梯田金色一片,而红渡村也因这梯田美景引来了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有时,当地人还会在梯田上做出一些奇特的景观、图案,更让梯田的美景添了几分趣味。

“旅居农家”体验乡村文化

依托红渡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风光,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走进这大山中,住进村民家。余庆县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最终决定在红渡打造“旅居农家”乡村体验游。

清晨起床呼吸大山中的新鲜空气,下到田中与村民一同耕种,到了饭点摘点菜与村民同享,饭后走在水渠上的栈道看看梯田美景,晚上伴着虫鸣入睡。如今想在红渡体验到这样的生活已非难事。目前,红渡村已有9家民居,共45间客房可供游客居住。而在山对面的乌江村,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的“余庆坊”现在也开始了试营业。相较于红渡村的乡村客栈,“余庆坊”的整体设施更加高端,试营业期间共有36间客房可供居住。下个月底,该处的道路、客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部完成。

“都市第三地”新理念好去处

今年5月28日,随着余庆县城白泥万亩大坝上的都市第三地生态园正式开园,余庆旅游又多了一张新名片。

都市第三地生态园所指的“第三地”,泛指人们日常生活中除了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第三个最想念、最向往的地方。都市第三地生态园紧邻县城,位于白泥万亩大坝上,是全国二千八百余县中唯一的城中农业园。生态园内占地亩,栽植银杏、樱花、八月桂、紫荆、榆树、红枫、丁香等观赏林木。其中有70亩为湿地公园。

园内除了苗木展区和纵横交错的步道,一条两边修满了各种颜色小木屋的街道在生态园中显得别具一格。据了解,这条休闲街名为同心路,是一条有咖啡吧、酒吧、茶艺馆、商铺的休闲街,每到假期都会引来不少游客、居民。

因为生态园免费开放,所以每天早上都有居民到此晨练,傍晚时分到人们来到园内散步、休息,或是坐在茶馆品一杯茶,好不惬意,整个生态园已然成了余庆县城居民的后花园。

骑行茶园,探险老林河

远看似林园,近看是茶园的二龙庄位于松烟镇二龙村。这里地势平坦,天蓝水净,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多亩。当地村民依托绿茶产业和美丽诱人的自然环境,以“茶”为文化主题,以生态、有机、绿色为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以“青山、绿水、红茶坊”式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近年来,当地政府以二龙茶园为主要特色景区,结合平缓的山地和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积极打造以骑游乡村为特色的“中国第一骑游小镇”旅游品牌形象。如今松烟镇二龙茶园已举办了多次山地自行车挑战赛。除了每次到此参赛的自行车选手,很多游客来到二龙茶园,也会选择租辆自行车,在茶园中自由骑行。

老林河景区横跨乌江岸边的大乌江镇和关兴镇,其景色集华山之险、峨眉山之秀、张家界之奇、九寨沟水之清澈于一身。景区绝壁雄峙,千岩竞秀、一条条山道,幽深迷人,犹如胡乱挂在悬崖上的丝线一般。老林河诸峰千姿百态,奇峰秀景满目皆是,这也引来越来越多的驴友到此徒步、探险。

编辑:何金审核:石佩云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cj/7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