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心语第39期一代宗师开创栩栩如

藏家简介

俞升寿,男,年5月出生于江苏扬州。现为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专家级会员,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漆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俞升寿漆器艺术大师工作室创始人,俞氏髹饰文化创意(上海)有限公司艺术顾问,上海漆器制作技艺交流中心总顾问。曾任上海漆器雕刻厂生产主任、原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雕刻室主任等职,系《镶嵌漆器应知应会教材及考核标准》和《漆器产品操作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主要编撰者。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工艺美术师,中国工美行业优秀技艺人员,被授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事业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多次向江苏、安徽、福建、陕西、甘肃等地同行传授漆器制作技艺,被称为我国漆器技艺界的大国工匠。

一代宗师:开创栩栩如生的漆器雕刻工艺

家父俞升寿,童年时随祖父俞庆荣学习漆器制作,在初步掌握了我们俞氏独门技艺的要领后,从扬州来上海,直接进入漆器作坊学习漆器制作,很快便成了“小师傅”。他努力专研漆器制作技艺的优秀表现,被我祖父的师兄乔松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并特地向厂里提出要收家父作为其唯一的徒弟。后来父亲正式拜乔松林为师,从而使自己的漆器开纹技艺得到快速提高。在研究技艺同时,父亲也不忘对设备的更新,并和师父陈松岩一道开发出电动开纹机来替代脚踏式开纹机,大大提高了开纹的工作效率。这种电动开纹机就是现代玉雕机的前身。

图1昭君出塞

图2文成公主

年父亲制作了高档镶嵌大挂屏《寿星》,被国家选送到莫斯科,作为献给世界青年大会的礼物,得到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年,国家需要从各地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陈列,父亲和祖父共同制作的镶嵌大型地屏《松鹤图》及父亲自己制作的象牙浮雕挂屏《八仙过海》两幅作品,被选送人民大会堂收藏陈列。其中镶嵌大型地屏《松鹤图》突破了漆器制作的传统工艺格调,采用高浮雕的制作手法,使松、鹤富有很强的立体感。记得当时松树制作时需采用起重设备吊起来雕刻,可见制作工艺上的难度,《解放日报》还对这两幅进京的作品进行过详细的报道。

图3如意观音立像

图4如来佛像

年父亲又制作了横式高档挂屏《荀灌娘突围救父》,这个作品设计制作精美,部分人物面部仅绿豆大小,但雕刻得五官清晰且镶嵌精细,在广交会上被日本客商以高价收购。与此同时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制作了高档镶嵌大挂屏《北京有个金太阳》、《太阳出来了》、《套鹿》等应时作品,被香港德兴行全部收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父亲制作了高档镶嵌挂屏《春香闹学》和彩色螺钿大型挂屏《庆丰收》,在刻画人物面部表情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改变了传统漆器的“千人一面”、表情呆板的状况。两幅作品场面壮观、层次分明、制作精致,后被全国对外友协选送美国、加拿大等地巡回展出。

图5祝你长寿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父亲制作的中档屏风《夸父追日》,打破了传统屏风制作中的每扇至少一个人物的成规,在四扇屏风中只有一个人物,且这个人物几乎赤裸身体,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服饰点缀,这就需要熟练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结构才能完美体现。该作品除了人物的骨骼肌肉比例适当、质感优美外,还运用了仿古断纹工艺解决了构图留白处的空档较大问题,在广交会上被日本商人以同类屏风五倍的价格收藏。后来父亲又制作了高档挂屏《祝你长寿》,在刻画寿星面相时更加突出了慈祥的神态,而且在百花蓝和服饰花纹上采用了“嵌中嵌”的工艺,赴京参加建国三十周年全国工美展览时,被收入《全国工艺美术作品选》图典。

图6四大诗人屏风

年父亲制作了高档挂屏《麻姑献寿》,服饰图案及边框花纹上首创采用了“八宝沙”工艺,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选送上海工艺美术展销会首日就被外商抢购。年制作的屏风《四大诗人》、《簪花仕女》,首次运用彩色漆板、景泰蓝边框、大理石等原材料创新,制作出来的实际艺术效果则高于原来的材料本身,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以后漆器选材及工艺改进奠定基础。年父亲制作的镶嵌屏风《仿唐仕女图》,人物面相雕刻活龙活现,衣饰采用优质石料的立体薄透雕刻制工艺,色泽及透视效果极佳,作品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

图7文姬归汉

图8上官婉儿

年父亲制作《四大才女》挂屏时,我也参与部分基础技艺的制作,父亲对我深情地说,想把这些作品留给孙子后代,让他们能对漆器技艺产生兴趣。这些作品后来参加年10月18至21日在东阳、10月25至28日在扬州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精品博览会,获大赛“百花杯”金奖、国际“艾琳杯”银奖,年12月又获第四批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奖。年父亲制作的台屏《紫藤戏蝶》采用石决明加工而成,构图精美,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精品博览会获大赛上获得银奖。这副作品后经我多次进行再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广受藏家欢迎的一款礼品。

图9中华万年青

图10贵妃醉酒(局部)

年父亲八十五岁时还和我合作,制作了《中华万年青》挂屏并辅导我单独制作了《贵妃醉酒》挂屏。这两件作品参加了年9月在武汉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分别获的“百花奖”金奖和银奖。通过此次获奖,父亲看到了上海漆器更加辉煌的前途,决心在有生之年,再创作一批有上海漆器制作技艺高度的作品,并让这些作品能留存下来,让后人看到老一辈上海漆器人制作工艺的真实水平,鼓舞年轻一代共同为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发展贡献力量。

原创:俞平

俞氏髹饰文化创意(上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年2月25日

本期责任编辑:刘贻莘

如果您喜欢本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cj/9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