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小成就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家庭教育。出生于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但顾伟却因为父母的坚持,拥有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东南大学。如今,顾伟是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80后博导。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电力-信息混合实时仿真测试平台,获得年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项目的核心技术在国际领先。
得益于良好家庭教育,与东大结缘
生于徐州邳州市张楼乡的顾伟,父母是中学教师。那时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老师少学生多教学资料有限。作为班级最年幼的一名成员,他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顾伟说:但是我的父母并不满意现状,他们认为目前的教育环境仍会阻碍我未来的发展。为了能获得更好学习条件,他的父母坚持调动工作进入县城。
小学三年级,顾伟便跟着母亲来到县里读书,一家人挤在一间出租房。县城小学的第一次考试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从曾经的佼佼者落后至30多名,顾伟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更不幸的是还因生病不得不休学三个月。母亲给他做好了留级的准备,但自尊心极强的他拒绝了,硬是顶着心理和身体上双重压力刻苦学习,从落后到追赶最终超越他人,考取当地最好的初中,又进入最好的高中。城里上学无疑是顾伟人生分水岭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他所言:如果没有父母塑造的学习环境,我想也不会来到这里。
顾伟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每天晚上最担心的就是突然停电。他说:只要一停电,我们基本上是,在家里的煤油灯或者蜡烛下面看书,所以小时候其实是特别怕停电的,但是停电又时常发生。所以在那个时候,最小的时候就立志,希望能够做一个电力工作者,能够解决我们这样一个停电的问题。年,他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被第一志愿东南大学电气专业录取。
进入大学后,顾伟开始从专业的角度认识电。每一次上课他都是坐在前排认真听讲做笔记,每一次实验都要做出理想结果。然而学的越多,顾伟困惑的越多,于是他决定考研继续深造,便开启了在东南大学的硕博生涯。
改变科研方向,一路乘风破浪
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发生了大停电事件,万人受影响,经济损失约亿美元。得知这一情况,刚刚读博士的他果断放弃已有的研究基础,转而研究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电力系统最优分岔控制。
我跟两位导师商量了之后,决定从事电压稳定控制的研究。当时我想另辟蹊径,从分岔控制的角度去做,这个工作在我们之前是没有做过的。顾伟说。
为此,顾伟专门去旁听数学系的非线性课程、自动化系的最优控制课程,遇到棘手的问题就写信请教国外论文作者,还和PSAT的开发者FedericoMilano教授合作撰写了多篇SCI论文。他的工作,完善了国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年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他敏锐觉察到,电力与燃气、热力系统耦合日渐紧密。于是,他再一次改变自己科研方向,年回国后,开启了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领域的探索。
顾伟说:由于我们电网的结构、通道的限制,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存在输送不出来,产生大量浪费的情况,或者说,集中式不是唯一的接纳新能源的方式,我们必须要通过分布式作为补充。
特别是随着风电光伏新能源的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分析需要更加高精度的模型和更高效的仿真算法。顾伟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实时仿真测试平台,单核解算能力达节点,是之前的1.5倍,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可以实现中国技术的替代。
顾伟团队的电力-信息混合实时仿真测试平台获得年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年4月,顾伟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创新合作专项,一带一路国家城市智慧能源网络协同能量管理联合研发与示范,正式立项。他将带领国内外14家单位开启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创新合作的新征程。
我们要能够耐下心来,针对国家重大的需求,一些基础需求,去踏踏实实去花个10年的时间,花个20年的时间,去沉下心来去做这样的研究,这些研究一定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科研其实是一场马拉松,哪怕你一开始起跑的时候不是很快,但你只要坚持,最后胜利的一定是你。他希望东大有志之士不忘使命走在科技发展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