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南 >> 东南电子 >> 东南西北风

东南西北风

一看标题,肯定有不少人以为本文是讲打麻将。虽然我是成都人,可是今天不聊麻将。那是关于什么?东南西北风代表了四季:春天刮东风、夏天刮南风、秋天刮西方、冬天刮北风……那就聊聊四季之风吧。

东风: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春回大地,万物更新,春风一吹,百花齐放:“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大家喜欢乘东风,沐东风,没有东风,也要去“借东风”,因为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是,东风也不总是那么人见人爱:“东风恶,欢情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特别是到了春末,“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当然,东风还有加油鼓劲的作用:“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说不定这首歌又会在神州大地传唱开来。

南风:

夏日炎炎,凉风最受欢迎。无奈南风往往不是凉风,这就是我认为描写南风的诗句较少的原因,除了体察民情的白居易:“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当然,在炎热的傍晚,百无聊赖,相思是人间烟火,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去来悲如何,见少别离多”:描写南风的文字不多,赋予它的个性也就不明显,南风也就成了一个中性词,不像西风。

西风:

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就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这一句怀人词因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而广为人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独上高楼”乃第一境也。这样的解读当然不是晏殊的本意。是有不少借相思情来抒发家国意的唐诗宋词,可这一首不是。如果说“明月不谙离恨苦”还不够精确表达出这是一首深秋怀人词,那么“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就写得很明白了。怀的是谁?怎会不知离人何处?离人是晏殊的一个爱妾,因太受宠溺遭正妻嫉妒而被卖给了一个游商。据说此妾不仅花容月貌,且歌喉婉转,更是弹奏得一手好琵琶……可以想象大词人爱而不得的心痛吧。好在明月不谙知己懂,好朋友张先写了一首《碧牡丹》来安慰,可是晏大词人看了后心里更为悲苦。为何?最后两句是这样的:

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

再说,张先自己“一树梨花压海棠”,真是躺着说话不腰疼……嗯,他老人家的腰真的不疼?他比晏殊大一岁,却多活了24年(他80岁纳妾的时候,晏殊早就上了天堂)。也许张先本来就身体好,也许是性格使然。

北风:

说北风,50岁以上的是不是就哼起了“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会芭蕾的大姐可能还会把脚尖立起来跳一段。北风虽然吹在寒冷的冬天,却透着一种苍凉与悲壮。古诗词里的北风,就更多了: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笔者最爱这一首: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边塞诗人岑参,以“风骨”著称,“万里奉王事,一生无所求”。一生行旅,两度出塞。虽然“也知边塞苦”??,但他的边塞诗却以奇丽壮美著称。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出任安西北庭使封常清的判官。送他的前任武判官归京,写下这首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年里头大半年冰天雪地,你说冷不冷、苦不苦?可紧接着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古奇句呀!瑰丽浪漫,蓬勃盎然,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乐观主义精神,跃然纸上。正当你被这情怀这精神振奋得热血沸腾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无限惆怅蕴含在质朴的文字里,融入到边塞雄奇的雪景里,看得我眼角湿润。诗人生于洛阳,羁旅多地,最后死在我的故乡成都,才五十出头。

东南西北!

最后,想用郑板桥的诗总结一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过从春夏秋冬这个秩序,应该是东南西北才对啊,难道郑板桥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怪!

相关阅读:

《东南西北——湖》

《东南西北——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dz/10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