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218/5941764.html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专业概述
1
1.高考选考科目
物理
2.专业设置
学制: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3~8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毕业要求:在校期间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教学环节和最低学分数允许毕业并授予学位。
3.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与工程学、医药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能够胜任医学及其他领域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应用,具备跨学科决策支持和分析评价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4.课程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大类。
理论教学课程包括三类: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
5.主要专业课程
(1)数理类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信息技术与工程类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Java、C语言、Python、网页设计与应用、中医药信息工程学、医药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医学信息学、数据挖掘原理与实践、大数据基础与应用、云计算与应用;
(3)管理类课程: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4)经济类课程: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电子商务等;
(5)医药类课程:中医学概论、中医诊疗基础、临床医学导论、中医文献学概论。
6.专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其融汇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行业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特征,将成为未来引领新技术革命的核心专业之一。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医药卫生行业、行政管理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管理、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图书馆情报等领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
我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依托中医药学科优势,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医药信息行业”特色,主动融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在以信息技术赋能各行业发展的未来新工业革命中,必将作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专业基本情况
2
1.基本信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我校唯一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门类下的一级专业,专业代码。
2.历史沿革
年开设了第一个的中医文献学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年调整为中医学本科专业中医药文献与信息工程方向;
年成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3.发展概况
年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每年招生60人,年招生人数扩充到人。到目前为止,已招收14届学生,培养10届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在97%以上。毕业生分布于医药企业、信息技术、图书情报、行政管理等行业,社会反映良好。专业面向社会需要,构建基于中医药优势与特色的、多学科交叉支撑的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合理,实践创新能力强,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4.专业建设成果
师资力量
3
1.专业负责人
米鹂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院副院长。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信息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信息资源管理、中医文献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主持山东省立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1个。近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近三年主讲本科生课程《医药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导论》等。
2.师资队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共有专业授课教师50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0%,40%以上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全部教师都有硕士以上学位,4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结构合理、年轻化的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师资队伍概况
3.教师培养
专业鼓励、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在学术、教学上脱颖而出。实施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年资助2名教师赴北京大学进修,年资助1名教师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年资助1名教师赴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访学,年还将资助1名教师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学,提升教师专业综合素养和能力。
赴北京大学访学的两位骨干教师王春燕、
周扬副教授
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的中青年教师付先军副教授
赴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访学的青年骨干教师王春燕副教授
三名教师赴日本参加生物模糊系统年度会议(BMFSA)
两名教师参加澳大利亚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会年会
4.教师获奖
教师队伍中有国家“”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
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药文化宣讲专家1人,省级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校级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9人。
“中医文献学教学团队”为山东省高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年来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7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6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各类专利8项。
部分获奖证书
培养质量
4
1、学生获奖情况
近3年来学生参加竞赛的获奖情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SRT项目一览表
部分获奖照片及获奖证书
2.就业
(1)保研和考研
本专业学业成绩排名前30%的同学具有资格推荐免试录取为研究生,考研的专业选择多样,近年来有多名同学进入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不同类别专业深造。
(2)就业率和个人发展
届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8%,截至到年12月的就业率为97%。
在学校对届跟踪调查中,本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月均收入,在同届所有专业中列第2位;晋升率在同届专业中位列第一。
届毕业生针对初次就业率的就业专业对口率91%,届毕业生针对年底就业率的就业对口率90%。
(3)就业单位满意率
近5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届已就业毕业生的单位满意率为92%。
(4)社会总体评价
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本专业排名为“三星级”,办学层次为“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媒体先后对专业建设成果、优秀毕业生等进行了深入报道。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专业知识扎实、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创新创业
(1)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
专业按照“个人兴趣、自由组织、独立完成”原则,年正式组建“E信工作室”,由专业教师分别就SRT、挑战杯、创青春、ACM等各类相关科研和比赛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开阔思路,优化现有资源和人员配置,鼓励并资助学生参加SRT、挑战杯、创青春、ACM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2)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建立了由学校、学院、企业组成的“工学交融”学生实践指导教师库,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见习”“助管”“助研”等形式参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企业外包业务等实践工作,通过完成学校科研数据库构建与维护、课程网站设计和维护,医院门诊及挂号系统的构建与维护,以及信息调研任务等,“工学交融”,相互促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学生申请的专利
李学博老师给“e信工作室”的同学进行讲解
李学博老师带领同学进行实践演练
在校学生设计制作的门户网站
学生设计制作的精品课程网站
4、优秀校友
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王勇
2.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典范——石继军
3.大数据管理和应用的尖兵——肖雨函
4.医院管理信息化设计师——张维康
5.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李杰
教学资源与实训设施
5
1、教材建设
本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的国家统编教材
2.学校、学院教学网络建设
学校建有教务办公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学院建有教学信息网,教师学生通过校园网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互联互通。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学院和课程教学也逐渐普及使用移动互联平台,用于教学和师生交流互动。在教学工作中,网络教学平台不但在课堂上发挥了作用,而且在学生预习复习、师生信息沟通、作业的布置和提交等方面也发挥了作用。
3.专业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学校和学院还建设了专业课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医药信息工程学》《医药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医学信息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14门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均纳入共享平台,学科基础课《中医文献学概论》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识教育课《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并皆于爱课程网上线公开播放。此外,基于慕课、微课、SPOC等在线平台和移动课堂的《管理学原理》《医学信息学》《中医文化学概论》等也已投入开发中。
各类在线课程建设一览表
4.实验教学条件
近5年来,在山东省政府、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专项资金,新建、升级形成4个新的实验室和实训室:医学信息与数据库实验室、中医药信息工程及虚拟仿真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训室、企业ERP实训室。实验室使用面积共平方米,各种设备价值万元。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中医药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和服务领域。经过多年的资源优化,专业教学设施、实验室设施、科研设施与空间等硬件配备上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居于领先。同时成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管理中心,实行开放式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平台。建立了以中医药信息资源研究为重点,以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5.电子资源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3.9万㎡,拥有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构建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一体两翼的馆建架构,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体,临床医学为前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资源体系。此外,该专业在原有6万册纸质图书,3册电子图书的基础上,购入《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通典》等一批学术价值高、影响力大的善本资源,医院校中居领先水平。进一步完善大型数字图书和善本丛书管理使用机制,设立专题网站,建设大型善本丛书专用图书室,充分发挥图书资源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价值。
6.精品课程
学科基础课《中医文献学概论》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通识教育课《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已于爱课程网开放使用。
7.实习实训条件展示
专业共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1家,分别为山东地纬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科技情报中心、人民军医出版社、医院、医院、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基地涵盖了医药卫生、图书信息情报、计算机科学与软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
学生园地6
1.新生导学
每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入学之初,学院都开展“名师导学”活动,组织了本专业资深教师、行业专家与同学们见面交流,指导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
2.社会服务
每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入学之后,会有丰富的实践活动、社会活动及服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
大型活动志愿者
“三下乡”活动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