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pf/a_4402684.html
●鹭岛新泉招聘服务员、厨房阿姨、打荷切配等
●新泉镇红色风情小镇项目总体布局(非最终版)
●新泉美食大观园,客家美食的传奇!
●福建日报整版报道“红色新泉”
昨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以及“三八”国际妇女节周年,由福建省妇联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联合创作的大型亲子阅读节目《悦读?家》推出特别节目《妇运之光》,以此致敬福建妇女。福建人以“爱拼才会赢”的性格名扬四方,福建女子亦是敢拼能闯的巾帼典范。而如果要问哪个地方最能代表福建妇女“爱拼、敢拼”性格的,那不可避免地会提到连城县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史、奉献史、战斗史、光荣史。年6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军进驻新泉修整,在此期间,毛泽东深入群众了解到大多数新泉妇女没有文化,便指示新泉区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张瑞明、张育文等人尽快创办一所工农妇女夜校。新泉县旧址年7月,中央苏区第一所妇女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在张家祠正式开班,毛泽东还亲临夜校讲课。“清早起来,做到日落西,风吹雨打有苦谁人知……”这是90年前新泉工农妇女夜校里传唱的《妇女解放歌》。当时,没有电灯,没有气灯,连煤油灯也是闻所未闻,但是新泉妇女们仍在月光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听讲革命道理。新泉妇女重现当年新泉夜校场景夜校的开办深得当地妇女欢迎,很快学员就由最初的16、7名发展到了多人,但伴随着学员的增多,书本和教师便不够用了,这要怎么办呢?这时区苏维埃政府想出了一些办法。没有课本,区苏维埃政府就组织人力自己编写,他们把常见的动植物和群众日常用品编成形象直观的《看图识字》,使学员一看就懂,易学易记;没有教员,区干部就轮流着前往担任义务教员,碰上他们工作无法担课的时候,就采取“兵练兵”的方法,由学员自己边学边教。新泉妇女重现当年新泉夜校场景张素娥就是当时典型的“学员老师”,年红四军进驻新泉时她才17岁,因为是连南区苏维埃副主席张育文的妹妹,当年由她负责毛泽东、朱德、陈毅的生活起居。张素娥同时也是妇女夜校的第一批学员,毛泽东曾亲自教过她学习写字和革命真理,她经常利用白天吃饭时间向哥哥请教,自己先学好当天的课文,晚上再当“老师”教其它学员,因此也被大家称为“学员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她坚持办妇女识字班、扫盲班、农技班,为新泉妇女的文化翻身事业献出毕生精力。影视资料中的张素娥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是妇女解放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耀着工农妇女前进的航程。此后,连南区各乡村先后兴办了18所夜校,发展学员多人,大家带头解除裹脚,摘掉耳环,剪去发髻,提倡自由婚姻,实行男女平等,不少学生积极投身革命,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担负起慰劳红军、站岗、放哨、巡逻等任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新泉妇女重现当年新泉夜校场景八闽大地党的女儿心向党,闽西妇女解放运动和生产支前工作,大大激发了其他地区女性的觉悟精神,革命的熊熊火焰从闽西一路蔓延到了闽东。《悦读·家》特别节目主持人高山正在查询福建地图除了新泉工农妇女夜校,福建还有许多动人的妇女事迹,福建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妇女、福建三明市宁化娘子军、福建闽东妇运……在这些党史中重要的妇女运动根据地上,一批又一批妇女投身进妇女解放事业,为妇女地位的提升付出了青春和热血。新泉妇女重现当年新泉夜校场景本期《悦读?家》特别节目《妇运之光》就将带领观众走进这些妇女运动的先驱地和先行者,重现近百年前当地如火如荼进行的妇运事业,记录福建妇女寻求进步、紧跟随党,和党血浓于水的革命渊源。究竟这片红色根据地上,都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百年前福建妇女如何用生命和汗水创造了和男子一样的辉煌成就?新时代女性又会从这些故事中获得哪些启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