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14/4786958.html
本周同题赛:以“年,我们一起风雨兼程”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题材不限,一张横幅照片。文章直接复制粘贴发送,不发附件。
中药名的文学味
顾盛杉
中药,是中华医学宝库的瑰宝。中药品种繁多,据《本草纲目》记载就有种之多。中药应用的历史久远,据文献记载已有多年。中药药名,取名生动形象、准确贴切、简短可记,又富于寓意,显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中药药名大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观其名便往往能知其形、品其味、晓其义。有因形状而得名的,如人参、牛膝、狗脊、七叶一枝花;有因颜色而得名的,如红花、赤芍、黄芩、白芨、黑丑;有因气味而得名的,如木香、沉香、藿香、茴香、麝香;有因滋味而得名的,如甘草、苦楝子、酸枣仁、细辛、五味子;有因产地而得名的,如川穹、广陈皮;有因季节而得名的,如半夏、夏枯草、忍冬;有因药用部分和功效而得名的,如金银花、葛根、益母草、石决明等等。
由于中药药名的生动形象和富于寓意,因而历代文人墨客常以之入诗、入词、入联、入谜、入信等,读来情趣盎然,不乏文学品位。
唐代诗人权德舆写有一首七绝《药名诗》:“七泽兰芳千里香,潇湘花落石磷磷。有时浪白微风想,坐钩藤阴不见人。”诗中依次隐着泽兰、落石、白微、钩藤四味中药名。
白居易有诗《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求此告急肠。”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农民的悲惨生活:岁末断炊,不得不靠采挖地黄,换取富家喂马的残粟以充饥,同时也道出了地黄的滋补作用。
李白曾有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雍陶有诗云:“材园门頫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杜甫也有诗曰:“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这些诗句,对宣传医药知识起了一定作用。明代学者李诩撰写的《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也记载了三百首药名诗。“牵牛织女别经年,安得鸾胶续断弦。云母帐空人不见,水沉香冷月娟娟。泽兰憔悴渚蒲黄,寒露初凝百草霜。不共玉人倾竹叶,茱萸甘菊自重阳。”“菟丝曾附女萝枝,分手车前又几时。羞折红花簪凤髻,懒将青黛扫蛾眉。丁香漫比愁肠结,豆蔻常会别泪垂。愿学云中双石燕,庭鸟头白竟何迟。”“天门冬日晓苍凉,落叶愁惊满地黄。清泪暗消轻粉面,凝尘闲锁郁金裳。石莲未嚼心先苦,红豆相看怅更长。镜里孤鸾甘遂死,引年何用觅昌阳。”三首诗中嵌入牵牛、续断、云母、沉香、竹叶、茱萸、菟丝、车前、丁香、天门冬、豆蔻、轻粉等二三十种药材的名称,巧妙贴切,写出了丈夫思妻(第一首)和妻子想夫(第二、三首)的深沉缠绵的感情。
宋人陈亚不仅擅长药名诗,还善于填药名词,如他在《生查子》一词中写道:“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隐桃仁),险难无移处。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词中隐入凌霄、桃仁、没药、甘草等药名,痕迹俱化。
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曾有一首用双关、谐音等手法写下的著名的《定风波》一词:“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身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词中除了木香、石膏、防风、常山、甘松等药名是明指外,还运用谐音手法嵌入了禹余粮(雨余粮)、桅子(知子)、海藻(海早)的药名。词意表达了辛弃疾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百折不挠的豪迈气概。
据说辛弃疾还填过一首变格的《满庭芳》词:“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细细寻觅起来,全词共九十四字,有四十八个字是中药名:“云母、珍珠、防风、沉香、桂枝、从容、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菊花黄。这是句内镶嵌;再是前后字句连成药名:轻粉、粉黛等;还有上下句中的有关联的字相配成药名:郁金、黄柏、熟地等。整首词竟用了二十四味中药!词中先描闺房的装饰陈设,再绘主人公少妇生活环境的清幽寂静,从中叠印出人物:月夜,一少妇对月难以入眠,缓缓而起,款款走出闺房,来到室外,面对良辰美景,一股莫名的愁苦味爬上心头,缠上眉梢。夫婿远征沙场、少妇独守空房,她“早已轻粉黛”,无心梳妆,真可谓“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景、人、情水乳交融,三位一体,一个深闺少妇思念久在沙场征战未归的丈夫,那种凄怆、悲凉、孤寂的苦滋味被描摹得情态尽出、跃然纸上,而词中所传递的复杂纤细的情感信息全赖于词家妙手组合中药名。
清代尤晦庵作过一首《南乡子》词,是以药名为基本词根表情达意的。其词云:“弱骨怯天冬,满地黄花憔悴同。云母屏边休伫立,防风,乌头却似白头翁。自笑寄生穷,愁脉难将草木通。泉石膏肓甘遂老,从容,领取云山药饵功。”药名本身的含义隐退,而成为生动的词语构造了诗的全新内容。
清代徐釚所撰的《词苑丛谈》中辑有几首药名词,其中一首:“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这首词,既要嵌入药名,又要顾及词的音韵特点,表达出怨妇的切盼之情,难度较大。高明的作者采用了谐音替代法,凡直用药名有碍诗意处均作变通处理,如“意已”代“薏苡”、“白纸”代“白芷”、“回乡”代“茴香”、“郎读”代“狼毒”。另外,作者还采取了拆词法,如“参商”为星名,一东一西,相见之难;“参商”之前接“苦”字,又点出“苦参”药名,作者可谓用心良苦也。
药名入联,亦甚妙趣。“牵牛耕遍生地熟地,白头采尽金花银花。”“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当归方寸地,独活世间人。”这几幅对联对仗基本工整,并有一定的文采。尤其第三联,“乳香”知母”写出了舐犊情深的母婴关系;而“故纸”(中药补骨脂的异名)用以糊窗的“防风”,真切地写出了贫寒农家的实景,很有生活气息。清代有一卖药发家的商人,用钱买了个官,每遇喜庆宴会,总爱穿上天青褂五品服炫耀人前。一天在宴席上,有两个青年以作联为由,对他给予了嘲讽。一人出上联“五品天青褂”,另一青年立即以中药汤头名“六味地黄丸”为对。场内知情人听了,无不哈哈大笑。几年前,北京某药店曾贴过这样一副对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此联用生地、熟地、藿香、木香四味中药叙事抒情,风雅别致,也颇诙谐有趣。当代诗人也偶有此举,杭州诗人周孚泉曾作“百药端应珍远志,人生难得是相知”的贺联。“远志”这个药名,用得不露痕迹,颇有兴味。
药名不但入诗、入词、入联,还可以入谜。据说李时珍带徒弟时,曾出过不少药名谜让他们猜记,加深印象。传说,一次曹操想考考医术高明的华佗的文才,也写了一则诗谜给华佗猜:“胸中药花,西湖秋英。晴空夜珠,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达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医生接骨,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一阅,知道曹操出的是药名谜,就信手写出十六句诗中暗指的十六味药名: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曹操一见,欣然大喜,赞道:“华伦果真医术高明,文才不浅!”
用中药名写信,古已有之。《坚瓠集》记载一故事:妻子思念远行的丈夫,用药名致夫曰:“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邪?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每句嵌入一味药名,抒发闺怨,情深意挚,倚门以待。丈夫启封观之,沉吟回味,挥毫作答曰:“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银相赠也。”也用药名联句,句句无空。抒情怀,话艰辛,作许诺,所答所问,妙趣天成。
与此类似的例子,今天也有。安微省潜山县青楼卫生院汪济先生《致在台友人》的药名信,就令人叫绝:“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亲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昔日沙苑滑石之上,已建起了凌霄重楼,早已不用破故纸当窗防风了。而是门前挂金风、悬紫珠,谁不一见喜?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院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南池结有石莲子、芡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发公,拄虎杖,扶寄妇,踏竹叶,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甘松也。唯时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弟杜仲顿首。”全信幽默中浸着苦涩,嘻戏里含蕴真意。
清代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以药名入戏,更令人忍俊不禁。他把中药的性味、功能、特点,运用生、丑、旦、净等角色行当加以编排,使药物人格化、情节故事化,写成《草木传》。如“清肺汤”一折,他写道:“那一日在天门冬前,麦门冬后摇了摇兜铃,闪出两位妇人,一个叫知母,头戴一枝旋复花,搽着一脸天花粉;一个叫贝母,头戴一支款冬花,搽着一脸元明粉。金莲来求咳嗽药方,黄芩抬头一看,即知头面各般所有枳实俱是止嗽奇药,放下兜铃,汇成一方,便把那热疾喘嗽一并治去。”蒲松龄的《草木传》可谓科普文艺的滥觞了。
中药名入笑话也有一例。一人在外多年,回家时已生三子,他惊异自己不在家妻怎么会怀孕?妻说:“思君之极,当是结想所成。故孩子命名皆有深意:长子叫‘远志’,想你出行也;次子叫‘当归’,想你归来也;老三叫‘茴香’,想你回家也。”丈夫说:“我如果再做几年客,家里恐怕得开一个新药铺了。”
用药名写成的诗文,虽有不少近乎文字游戏,但确有一些精心雕琢之作,可谓鬼斧神工、精思妙构,含蓄曲折地表达了某种幽深细微的思想感情,透露着一股别有情趣的文学味。
顾盛杉,笔名任远、厄页、成皿、三木、秋兴、一夫等,记者,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大众文学学会、泰州市诗歌协会、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研究员,《报告文学》特聘作家,获全国散文随笔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中华赞”诗词歌赋奖、金江寓言文学奖等。
征稿
立足江苏,面向全国
不薄名家,重推新人
如果您热爱写作,如果您有一定的写作基础,那么,请到江苏文艺来。江苏文艺是《短小说》、《淮海晚报》、《淮阴日报》多家报刊杂志选稿基地,优秀作品优先推荐。让我们共同携手,为繁荣江苏文艺而一起努力。
具体征稿事项如下:
1.投稿直接粘贴,不发附件。文末附字以内的个人简介和生活照一张,(照片单独发)。邮件主题为姓名+题材+字数。
2.本平台欢迎精品首发,宁缺毋滥。杜绝一稿多投(系统会自动提示)。因投稿量大,两周未回复可另投它处。
3.打赏60%归作者,40%用于平台运转。如果阅读量两天之类超到次的,打赏达到50元以上的,打赏金额80%给作者。每周一发放稿费,上周阅读量和打赏第一名者,另奖红包。
4.发布文章的作者,请主动加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