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癌栓多是继发于原发性肝癌,由肝内的肿瘤灶直接侵犯门静脉或肝内肿瘤细胞随着灌注血流的逆流进入门静脉所致。我们要学习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表现,首先要了解门静脉的相关解剖结构,通过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多学员在影像上无法发现病灶,看到病灶不能认识病灶,认识病灶不能对其定位、定性,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薄弱,尤其是系统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薄弱导致的。
首先我们要学习门静脉的解剖结构:
肝门静脉(hepaticportalvein)是肝门静脉系的主干,长6-8cm,直径1.0-1.2cm,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颈后面汇合而成,相当于第2腰椎的高度,门静脉在肝内反复分支,最后汇入肝血窦,与肝固有动脉的分支流入肝血窦的血共同经过肝细胞后又汇合成小静脉,然后逐级汇入肝静脉,肝静脉汇合进入下腔静脉。
由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在脑海里面构建门静脉的解剖框架,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主干,主干分成左门静脉和右门静脉两支。分别进入肝左叶和肝右叶。
以上内容是我们需要提前了解的肝门静脉的大体解剖结构,这些结构都是比较简单的,没有更多的细分和定位,只是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建立一个大概的框架,这样方便我们以后添枝加叶。
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楚的看到门静脉瘤栓的大小、形态、数量、部位、浸润程度以及伴发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常规使用的影像检查方法是超声、CT、MRI,而临床使用比较多的是超声和CT,我们今天学习CT的门静脉癌栓的影像表现。
与主动脉的密度相比,癌栓呈现比较低的或者等的密度表现,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呈现结节状、条状、不规则状的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本身可以有强化,受到累及的门静脉腔常常扩大,管壁也变的不光滑。
这是一个60岁男性患者,浸润型中央型胆管细胞癌,黄疸,这个癌栓非常典型,在高密度的门静脉主干内可以看到团块状、分叶状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影(白箭头指示),门静脉管腔增宽。
这是一个65岁男性丙型肝炎患者,近期出现右侧肋骨疼痛。原发性肝癌导致门静脉主干内的充盈缺损影,管腔扩张明显。
磁共振的表现与CT的表现类似,磁共振多参数、多方位的成像优势可以更好的显示癌栓的范围和数量。
上图为一50岁男性慢性肝病患者,最近腹痛和无意识体重减轻。MRI-DWI图像显示门静脉左右支交叉处稍高信号表现,ADC上呈低信号表现,弥散受限,增强扫描病灶呈铸形的充盈缺损,门静脉管腔增宽。
门静脉癌栓患者常表现为肝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门静脉腔内的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后出现强化是CT诊断门静脉癌栓的直接征象。
门静脉癌栓的血流动力学:
所有肝癌都发生在不同程度的肝病背景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炎、肝硬化。由于再生结节及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压迫肝静脉,在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下,门静脉系统处于高动力状态,形成门静脉高压,有不同程度的逆肝血流出现,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造影剂会通过逆肝血流进门静脉,使门静脉显影。
每天进步一点点!!!
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