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到底该不该被抛弃

两会在京举行,每年的教育话题必成热点。教育年年在改革,家长日日在焦虑,老师越来越无奈。面对放学的一堆作业,当妈的人简直要崩溃。为何近年女性乳腺发病率越来越高?跟辅导孩子学习有很大关系。一个家庭诞生一个孩子,没过几年就会诞生一个焦虑的妈妈。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咱家娃怎能甘拜下风,于是脑子里蹦出两个字,“快追”。结果周末被填满了,放学回家吃饭都得狼吞虎咽,似乎慢一点今晚就要落后于别人,学生让整个家庭时常处于疲倦的状态。最可怕的是,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家里时常怒火冲天,何来的温暖可言。这不,两会期间关于教育的话题又一次冲上热搜。有教育专家就提出,取消或弱化英语学习,理由是一个孩子在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家庭需要大量经济开销,可谓劳命伤财,到最后利用率不到10%,根本没有必要。有这个时间可以去学习我们的传统国学,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学科。乍一看,这个提议非常合理,很人性化,但是我想问一句,我们的数学同样学了十几年,甚至比英语的学习时间更长,走出学校又用了多少,除非做专门理工领域的研究,平时生活中又用到多少数学题呢,就算遇到了,一个计算器就能搞定,照这样的教育理论,那我们学会用计算器就可以了,为何还要煞费苦心的小学学会竖式计算,中学学会开平方,大学学习高数呢,是不是更浪费时间。至于语文,能正常和别人交流就可以了,干嘛上学的时候起早贪黑的背课文,写个作文为了凑够字数,挠破了头皮,这又是何苦呢。试问走向社会从事基础工作的人,又有谁有写过几篇作文呢。至于物理,化学,地理那就更不用说了,学了几年地理,还有分不清东南西北的。烧个水,需要知道水蒸气是怎么形成的吗。如果只是用利用率这样的理由来决定一个科目的去留,实在太片面。公元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件事情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只有做一定程度的统一,才能进一步促进交流与合作。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我们允许地方语言的存在,但是普通话是我们的官方语言,是大家统一的交流方式。如果有一天,把这种官方统一的交流方式废除了,只有方言,那么,南北两方对话犹如鸡同鸭讲,是不是也需要同声翻译呢?岂不是笑话。英语作为全球统一的官方语言,地球已经是个村,语言的统一和规范是必然。如果我们弱化英语的学习,势必也有人放松对英语的学习。那么,在未来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中,难免会走向劣势。至于有人提到同声翻译,更不可取,难道你跟外国友人吃顿饭,还要带着同声翻译吗?有很多人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想法很片面,难道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认字会说话吗?任何一门语言都代表一种文化。西方的文化同样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学习西方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他们的文化和思想,大千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研究。多掌握一门语言,也就更丰富了我们的人生。至于学不好,成为一种学习负担,或许是方法不对,为什么别人就能学好呢,归根结底,问题在于自己。如果仅仅是因为目前学不好,或者利用率太低,而放弃西方语言,会使我们的未来失去太多的竞争力和文化内涵。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而不是知难而退。全世界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而我们却大声疾呼将退出英语学习赛道。请问,身为地球村的大国,将来以何种身份与姿态,面对大国地位呢。面对生涩难懂的外国语言,我们需要找对方法,建立兴趣,而不是取消。面对孩子们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我们都需要克服,而不是逃避或者放弃。同样面对焦虑的家长,我们应该做的是调整学习心态和对未来的认知,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建立更客观的认知,对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有良性的理解和辨别,去掉面子工程,因材施教,冷静,理性的年对孩子的未来!教育需要改革,社会在发展,与时俱进那是必然,但是抽刀断英语的改革绝不可取。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妈妈,位卑言轻,可是我不一希望我的孩子在未来的某一天,面对西方文化一无所知,走出国门如同“文盲”,这样我们依旧会像百年前的大清一样,拖着长辫子,走在欧洲大街上被人嘲笑。通用,统一的语言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产生链接的基础,切不可轻视或怠慢。莘莘学子,只有发奋图强,学好英语,与他国互通有无,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ht/13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