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旧影1889年,彼时的老城厢与英租界

弘治五年(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在老城中心建造鼓楼。弘治六年至七年间重修。当时的天津城池平面为矩形,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总面积为1.55平方公里。

天津城墙(四面设有四座)门楼,东南西北分别为“镇东”、“定南”、“安西”和“拱北”。此后从清朝顺治至嘉庆的一百四十余年间,天津老城的城墙重修多达十二余次。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老城,天津老城沦陷。

光绪二十七年(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改筑环行马路,墙基残存在地面以下。自此,天津城垣不复存在。年,天津市政府对天津老城厢进行整体拆迁,天津老城在这次拆迁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目前天津老城地区只存留下来天津文庙、广东会馆等少数历史建筑。

天津英租界(英语:BritishconcessioninTientsin),是英国设在天津的专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国七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的九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发展最繁荣的租界,因与天津法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称。

戈登堂(英语:GordonHall)又称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年,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英语:VictoriaRoad,今和平区解放北路),为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原建筑已拆除,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海河南岸重建戈登堂。

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民国政府迁往天津英租界,使这里一度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及政府所在地。年代,英国与日本曾因天津英租界相关问题而爆发冲突和外交纠纷,并导致天津英租界危机。英国租界在天津自年起共存在了八十余年。

合众会堂是天津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基督教新教教堂。该教堂创建于天津开埠之初的年;年,他们在新划入天津英租界的扩充界内,选址戈登道(今湖北路)与巴克斯道(今保定道)的转角处,重建新的合众会堂。年代初,称为湖北路教会。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而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北依燕山,这两座山脉的迎风区为大暴雨集中地带,而且这片区域地形陡峭,地势低洼,土层植被覆盖薄,特别容易造成大洪水。

天津还处于海河流域下游,由于海河是由上游的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大河流还有众多支流等汇集而成得一条宽度不大的且泄水能力小扇形水系,因此当天津及周边地区进入夏季雨季时,洪水来势凶猛且渲泻不畅,极易引起海河地区洪水泛滥。

年7月15日天津暴风雨大作,通宵达旦,至21日稍停,一次降雨量达.8毫米。各河河水漫溢,城北、城东及英、法租界水深达2-4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cj/11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