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40912.html
太平洋战场个开端海上是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开始,而陆上的战争则是以日军南方军入侵东南亚为开端。携着珍珠港胜利的余威,日军在东南亚的战事进展得很顺利,先后占领了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数十万英美军队被日军俘虏。到了42年上半年,基本上整个的东南亚都在日军的统治之下。之所以说“基本”主要是因为还有两只漏网之鱼,一个是维希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越南和老挝),另一个则是得完完全全的独立国家——泰国。
年东南亚,除泰国其他全让日本占了为何一个小小的泰国,能让敢打欧美的日本允许其独立呢~
首先,是历史因素
其实还真别小看了泰国,还叫暹罗的时候,泰国就敢和当时东南亚的霸主缅甸叫板(缅甸可是数次大败强盛的清朝)。17世纪(明朝)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和西方的列强沟通和合作,比当时日本对外开放还早个年,到了国王拉马二世在位的时候就以西方为师与列强们缔结盟约,19世纪英国灭缅甸泰国也出了很大力气。因为大力学习西方而且和西方国家关系良好,到了20世纪东南亚全面变成殖民地的时候,泰国得以成为当时唯一的一个独立国家。
泰国国王拉马二世虽然还是西方国家的“小老弟”但好歹也是一个主权国家。
当然了……虽然看似生活在西方列强爸爸下的泰国很幸福,但也有自己成长的烦恼,这个烦恼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西方同意泰国独立,但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平等条约比当年的大清还多,又是豁免权又是用上口岸的,把泰国搞得不厌其烦。而如果说不平等条约是换来和平的代价的话,那自己以前的领土柬埔寨和老挝被割让给的法国则是泰国的国耻。
法国殖民东南亚插画这两个地方在二战前一直是泰国的民族主义者永远的痛,而双方在这两个地方上的争夺,则间接将泰国投入日本的怀抱。
泰国也不是不想收回这两个地方,在二战开始之后法国在德国的攻势下,没撑过三个月就投降了,国家也分裂成维希法国和自由法国,国内动荡的法国对于殖民地的管理也是有心无力,而此时泰国趁着法国对东南亚控制的减弱,立马发动收复东湄公河行动,但毕竟人家法国还是有自己的底蕴,在40-41年上半年,双方陈兵10万在边境(合计伤亡人……没错这伤亡比就是这么奇葩)。
二战时的法军双方的战争很快引起欧美国家的不满,虽然维希法国已经投降德国,但是海外殖民地对英美还算友好,而英美也想拉拢在东南亚的法国,因此只能牺牲泰国,不断给泰国施压。一时孤立无援的泰国,则是将求助的目光投到了同处于亚洲的日本,而在日本调停下,双方回到了战事状态,而这一次的“偶遇”则是更加深了泰国和日本的关系。
因此在战前,因为和法国在边境问题上的立场问题出现隔阂,泰国将复兴的引路人从之前的欧美列强转成了当时的亚洲一哥日本,而在日本看来,已经和西方闹掰的泰国则是可以作为自己在东南亚的盟友。
其次,是战时需求
在二战前,日本和泰国的关系就很密切,特别是民间贸易,20世纪30年代,泰国从日本进口的货物直接翻了3倍,达到万泰铢,而日本也从泰国以极低的价格进口橡胶、大米等生产和粮食原料,可以说双方之前一直有明显的民间合作基础。因而日本对于泰国的态度更多的是当一个听话的小弟而非全面占领泰国(主要还是兵力不够)
接受日本教官训练的泰国陆军而日本看中泰国还有一点——就是泰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中南半岛的核心区域,往西可以进攻缅甸,往南可以进攻马来半岛和大巽他群岛,而且控制暹罗湾的运河可以让日本海军缩短到印度洋的距离,进一步进攻印度。在日本进攻东南亚期间,不仅通过借道泰国让进攻马来半岛,而且泰国产的丰厚战略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回日本,支援战时生产。
现在的泰国在合作初期,日本为了拉拢泰国,对维希法国进行施压,让其将湄公河以东还给了泰国。不过时间一久日本的狐狸尾巴也漏了出来,为了拉泰国下水,双方签订的《日泰同盟条约》,逼迫泰国和欧美翻脸宣战(其实当时泰国想模仿土耳其偏向轴心国但是保留中立态度),加入轴心国的阵营之中。同时为了进一步控制泰国的,还派遣了第四师团进驻泰国夺取重要的港口和铁路的控制权。甚至为了在文化上同化泰国,还想在泰国全面推行日语。
二战时期的泰国军队反戈日本
能在西方列强中的夹缝生存的泰国,怎么可能会单纯的作为日军的马前卒为日本拼死卖命的呢?针对于颓势尽显的日本,泰国也发挥了自己小国的智慧,不仅从二战中脱身,还转而变成了战胜国。
面对着日军的狼子野心,泰国肯定也不肯当军国主义的殉葬者,他们充分发挥小国的“我弱我有理”,一方面在泰国王室的暗示下,他们在的欧美的各大使馆,纷纷成立了的“抗日救国组织”这这些人以当时泰国驻美大使社尼·巴莫为代表。这一举动让泰国同时接触同盟和轴心两大联盟,一旦哪一边的势力获胜泰国都能作为战胜国的之一避免被清算,这就好比当时的执政党在国内支持日本,而在野党流亡支援欧美一样。就像《九品芝麻官》里面的尚书“风往哪吹往哪倒”
九品芝麻官中的尚书大人果不其然,在45年日本的失败已经无法挽回,在社尼·巴莫等人的斡旋下,泰国很快和欧美取得联系,果断立马向日本宣战和日本绝交。但就算快要失败的日军也不是羸弱的泰国军队可以挑战的对手,所以在泰国境内的两国虽然宣战,但根本就打不起来。而另一边的日本也对这个反水的盟友无可奈何,打吧虽然能打,但又怕将手头这些兵力陷进去,不打吧双方又已经宣战,就这样日本也在纠结中投降。
在东南亚接受投降的日军更让日本吐老血的是,泰国还以日本在入侵泰国为由,对已经战败的日本的进行亿元的索赔,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小国的智慧。
雨田君说
战后泰国象征性的和日本索赔,但赔款并没有真正的索要,因此在二战后日本在经济上重返东南亚的时候,泰国又和日本展开了贸易往来。纵观二战中的泰国,之所以能在两大阵营中周旋立足,甚至敢在后期和日军叫板,不外乎这几个原因:
地理位置有:泰国作为衔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战略位置,让各个大国都想对其进行拉拢,同时在这么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日本并不想在此作战将这里当成战场,破坏这里的港口和铁路。
强大的实力:泰国从19世纪开始就已经开始学习西方,比当时的大清都早,整体国防实力都已经是现代化水平,甚至部分武器比日本的还要前进(引进的西方火炮),因而一旦对泰国开战,这里的抵抗势必很激烈,日本也要再次投入重兵,这样不仅延长自己的战线,甚至让泰国再次倒向欧美。盟军可以在泰国登陆,直接进军东南亚腹地。这也是日本容忍泰国左右通吃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泰国虽然在战后被法国以联合国席位逼迫,将之前占领的湄公河东岸还给法国,但作为曾经的日本盟友,躲过了被清算的结果。在二战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东南亚各地在纷纷闹独立的时候,他们依然稳定发展,不可谓不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