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由于地缘临近之故,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密切。东南亚还是古代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通道。依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王莽统治时期,曾派遣译使前往南洋航行,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设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这里的“日南”在今越南中部地区,“都元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部,“邑卢设国”在今暹罗湾沿岸,“谌离国”位于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上述地名均位于古代东西方交通线所必经的重要地区,同时也反映出:最迟自汉代以来,我国就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商业联系。中国商人带着明珠、黄金、绸缎布匹、方孔铜钱,所到各国都以当地珍贵物品相交换。这不仅直接促进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钱币交流便是其中之一。东南亚各国的货币经济相对不发达,甚至到公元10世纪前后,有些国家还没有自己的铸币,不是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就是使用切割的金银块进行交易,由此产生诸多不便。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汉代发行的五铢钱不仅铸造精美、经久耐磨,而且重量足值、方便携带,因此受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普遍喜爱与接受,中国的圆形方孔铜钱所蕴含的货币文化也随之展开。越南在与中国接壤的东南亚近邻中,越南属于“接触最早、关系最深”的一个国家。自秦汉至北宋,越南一直为中国封建王朝版图的一部分。年,唐高宗在河内地区设置安南都督府,越南首称“安南”。由于历史上的越南长期与中国保持臣君从属关系,因而长期使用中国铜钱。唐代,在桂林郡设置钱监,铸造的“开元通宝”钱也得以在越南流通。年,越南河内一处“竞赛场宝藏”出土各类中国古钱余枚,涵盖时代上自西汉五铢,下至南宋绍兴。这足以说明在越南丁、黎、李、陈朝统治时期,中国铜钱在越南是大量流通使用的。图1越南太平兴宝钱丁朝大瞿越太平年间(年),越南参照中国宋代古钱形制,首次发行了“太平兴宝”钱(图1)。相比宋代铜钱(图2)而言,太平兴宝制作相对粗糙,钱文比较古朴,但整体风格已经与宋钱基本趋于一致。越南在继承宋代铜钱使用年号的基础上,将钱文称为“兴宝”,这与宋钱的“元宝”“通宝”“重宝”有所不同。“兴”不仅有祝福大瞿越国运兴盛之意,还包含有万事太平的内涵。此外,太平兴宝钱背面还铸造有“丁”字,这是代表着当时的统治王朝。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九年(年)的《泉志》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钱谱,这部著作中就收录了太平兴宝背丁钱。图2北宋太平通宝钱至此之后,越南各朝相继铸钱,钱文均为汉字,沿袭了唐代自开元通宝以来所形成的“宝文钱制”。与此同时,越南也铸造年号钱,甚至有不少年号与中国古代年号钱相同,诸如“明道元宝”“大定通宝”等等。一小部分越南钱币背面带有星月文,这也是受到中国货币文化的影响所致。图3越南景兴通宝压胜钱除了正用钱之外,越南也流行压胜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花钱。我们知道,中国的花钱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在长期与民间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压胜钱被赋予了诸多深层内涵,这些均被越南钱币所吸收。比较常见的越南压胜钱,主要带有各类花纹、鱼纹和龙纹(图3),这都是中国古代压胜钱中常见的吉祥元素。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年12月刊《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货币文化交流》作者:朱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