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旧影郑逸梅ldquo皇二子

“皇二子”袁寒云的一生

郑逸梅

谈到袁寒云(克文),一般人似乎对他还不十分陌生。他是洪宪皇帝袁世凯的儿子。世凯多妻妾之奉,生子凡十六人,都以“克”字为名。最长者克定。克文行二,他的生母金氏,为韩国贵族。世凯使韩,韩王选贵族女四人赠世凯,他的生母,即其中之一,从世凯三十余年,生克文、克良,女叔祯、环祯、琮祯。原来世凯之女,都以“祯”字为名。世凯洪宪失败死,生母金氏,未逾年亦卒于天津寓所,年四十九岁。遗产请徐世昌分派,每份八万元,克文得双份,因世凯沈氏妾无后,以克文为嗣子,亦得一份。

克文昔年曾有自述一文,足为证考,如云:“维岁庚寅(前清光绪十六年),克文生于朝鲜汉城。降之日,先公假寐,梦朝鲜王以金链锁引巨豹来赠,先公受之,系豹堂下,食以果饵。豹忽断链,直窜人内室。先公惊呼而觉,适生文。先生母亦梦一巨兽,状亦豹也,先公遂锡名曰文,命字曰豹焉。文年五岁,遘甲午之战,侍先祖母暨家慈母先生母,自朝鲜返国。先公继归。旋奉诏训旅,次军小站,文从焉。六岁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习文章,十有五学诗赋,十有八以荫生授法部员外郎。岁戊申,清德宗及孝钦后先后崩,逊帝继立,载沣摄政。先公以足疾罢官,文亦弃官从归。侍居洹上,日随先公营田园,起亭榭,疏池沼,植卉木,饮酒赋诗,极天伦之乐事。辛亥武汉变作,先公再起督师,命文守洹上,处四方危乱之中,得苟安焉。先公班师,亦奉眷属北上。国难方定,而家祸兴。文不获已,走海上。未几,先公觉为宵人间谗,亟遣使召文归。文感于先公之慈明,不欲复以不谨累先公忧,遂放情山水,不复问家国事。乃北望居庸,登翠微;东游泰岱,观日出;南浮海,挹吴越之胜;溯扬子江而揽金焦;中历嵩高,窥龙门、仰太昊陵、陟百门陂;复东渡汶水,拜孔林、瞻历朝衣冠文物。虽天下未临其半,而名山大川,已足荡胸兴感矣。乙卯,任清史馆纂修,与修清史。杨度等忽倡革政之谋,十一月,尊先公为皇帝,改元洪宪。忽有疑文谋建储者,忌欲中伤。文惧,称疾不出。先公累召,不敢辞,遂陈于先公,乞如清册皇子例,授为皇二子,以释疑者之猜虑,庶文得日侍左右,而无忧顾焉。先公允之,文乃承命,撰宫官制,订礼仪,修冠服,疑者见文钤皇二子印,笑曰:‘无大志也,焉用忌。’丙辰,先公殂。昔先公居洹时,曾自选窀穸地,在太行山中,邃而高旷,永安之所也。及先公殂,群议葬事,文以太行山地请,大兄独不可,欲葬洹上村左,以其地迩,便祭扫也。文力争不获,彼且迫扼,使不可安处,遂遁走天津。先公之葬,竟不得临,此文终天之恨,而不或逭之罪也。十一月,先生母又卒。初文奉慈母南迁,闻先生母病,星夜北驰,及至天津,而先生母已于前一日遐逝矣。弥天之痛,一岁而两丁之,心摧肠崩,而生气尽矣。乃橐笔南下,鬻文于海上。先公召文曰:人贵自立,不可恃先人之泽,而无所建树,建树之道,始于学问,观夫贵豪子弟,多不识一个字,而骄奢淫佚,终至破家亡身,求一棺而不可得者,咸有所恃而自堕也。文书之绅,铭之心,不敢忘焉。今文始三十,正有为之年,而天下嚣攘,群以利征,甘屈躬以求辱溷,此暂侣于烟霞,苟活于刀笔,岂得已哉,岂能已哉!”以上云云,颇多讳言。最为显著的,如袁世凯窃居帝位,而作为由于杨度的推尊,而处被动地位,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谈到他们弟兄之间,确有难言之隐,那矛盾是很尖锐的,所以他自比陈思王,一则认为才华足与曹子建相埒,二则煮豆燃萁,同于子桓之迫害,所以弟兄参商,克定归洹上,克文便寓天津。克定赴天津,克文即返洹上,两人是不相往还的。后来克文死,有黄峙青其人哀挽诗云:“风流不作帝王子,更比陈思胜一筹。”即从子建故事而推进一层说法的。   克文的夫人刘蚺,字梅真,安徽贵池人,父为盐商,饶资财,捐候补道,与袁世凯相结纳,遂成姻戚。梅真能作小楷,又擅吟咏,著有“倦绣词”,常与克文唱和,或比诸赵明诚与李清照。江南蘋女士为刻“俪云阁”印,以博夫妇双粲。克文长子家嘏,字伯崇,号天纯,娶方地山女方根,字初观。当双方定婚,毫无仪式及世俗的礼币等,两亲家交换了一枚绝世希珍的古泉,及结婚,仅在旅邸中一交拜而已。地山有一联云:“两小无猜,一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当时步林屋也撰一贺联云:“丈人冰清,女婿玉润;中郎名重,阿大才高。”原来方地山名尔谦,别署大方,为名驰南北的古泉专家,且工联语,有联圣之目。他是克文的老师,又是儿女亲家,是具有双重关系的。克文之次子家彰,字仲燕,号梦清。还有三子家骝,字叔选,号用礼。据说家骝为克文外室花元春校书所生。这时克文年二十余,花元春却比克文大六七岁,夫人梅真知道了,大不以为然,所以未能进门,不久病卒。然家骝读书很勤,留学美国,成为科学专家,在诸子中最露头角。最小的一位名家楫。克文喜冶游,当初次来沪,彼时袁世凯尚在,他以贵公子身份,遍徵北里名花,大事挥霍;及归,送行的粉黛成群,罗绮夹道。他非常得意,认为胜于潘郎掷果。此后又在津沽上海一带,娶了许多侍姬,如无尘、温雪、栖琼、眉云、小桃红、雪里青、苏台春、琴韵楼、高齐云、小莺莺、花小兰、唐志君、于佩文等都是。但这批妾侍不是同时娶的,往往此去彼来,所以克文自己说:“或不甘居妾媵,或不甘处澹泊,或过纵而不羁,或过骄而无礼,故皆不能永以为好焉。”姬人中之栖琼,梅真夫人极喜欢她,斥私蓄三千金代为脱籍,常和栖琼出观电影。《寒云日记》中,一再提到。另一姬人眉云于民国十八年冬,在天津逝世,克文哭之以联,为侍姬入庙之一人。相处最久的则为唐志君,志君,浙江平湖人。克文有“平湖好”、“平湖灯影”、“平湖琐唱”等作,即纪与志君同赴平湖事。志君能文,曾在上海《晶报》上写《陶疯子》、《白骨黄金》、《永寿室笔记》等,由克文润饰,更觉斐然成章。克文和她同居上海若干年。克文疏懒异常,朝夕偃卧衾中,吞云吐雾,与阿芙蓉结不解缘。骨董书籍,堆置枕畔,肥猫二头,呼曰“大桃”、“小桃”,跳跃于被褥之上。克文见客谈话或撰文,仅欠身欹坐。饮食都由志君悉心侍奉。后志君离去,竟为人批命以自赡。有人劝她以袁皇帝之媳妇登报号召,一定生涯鼎盛,可是志君不愿意这样做。后来克文逝世,噩耗传沪,志君听到,亲到《晶报》馆详询情况,且谓将为克文写一小传。民国十三年(),克文邂逅小莺莺(真姓名为朱月真),克文甚为之风魔,为撰《莺徵记》、《怜渠记》,步林屋为作序。又作《春痕》十首,且以清官旧制玉版笺四帧,画朱丝栏,精楷写赠小莺莺。不久娶之于北京饭店,辟金屋于鲜鱼口十间屋。某记者有《寒莺佳话》,载于报上。过了若干时期,忽然发生政变,京津间的火车阻阂不通,彼此成为牛郎织女。既而克文别有所欢,与小莺莺无形疏断。这时小莺莺已娠孕数月,旋诞一女,名曰三毛,貌酷似其父,极聪慧。后来克文颇思小莺莺复还故巢,屡遣人至沪,与小莺莺相商,欲一见三毛,小莺莺应允,正拟携赴天津,与克文重晤,初不料约定日期,而克文遽尔病逝,小莺莺很为伤悼。于佩文嘉兴人,最端庄,始终如一。克文初遇时,为撰《携李西施记》,又集句为嵌字联云:“佩玉鸣鸾罢歌舞,文章彪炳光陆离。”佩文能画兰,克文曾题一帧云:“清兮芳兮,纫以为佩;妙手得之,萧然坐对。”   克文家在河南彰德洹上村,那是他的父亲世凯所营的菟裘,称为养寿园。园以养寿堂为主屋,凡三巨楹,周拓广廊,阶前列奇石二,系自太行山移来。楹联集龚定庵诗:“君恩彀向渔樵说,身世无如屠钓宽。”甚为堂皇。谦益堂、五柳草堂辅之。东北为乐静楼,西为红叶馆。更有纳凉厅、澄澹阁、葵心阁、啸竹精舍、杏花村、临洹台、天秀峰、碧峰洞、散珠崖、汇流池、鉴影池、卧波桥等。亭更多,有垂钓、盖影、滴翠、枕泉、待春、瑶波、泻练、洗心等名。匾额大都出于克文书题,仿佛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宝哥儿,且撰《养寿园志》,其小序云:“岁在戊申,先公引疾罢归,以项城旧宅,已悉畀诸亲族,且家人殊众,未敷所居,乃初卜宅汲县,旋迁百泉。逾岁,洹上筑成,居室厥定。洹上村,负安阳北郭,临洹水之上。村之左,辟地百亩,艺花树木,筑石引泉,起覆茅之亭,建望山之阁。漳河带于北,太行障于西,先公优游其中,以清孝钦后曾赠书养寿,爰命曰养寿园。其一椽一卉,咸克文从侍而观厥成焉。兹先公遐逝,园圃云荒,益滋痛慨,溯而志之,用纪林泉之旧尔。”克文的弟妹及夫人梅真都住在园中,并延吴中周梵生教他的儿子读书,他自己不是往京津便到上海,把旧居作为传舍。后来洹上附近发生匪劫,便全家迁居天津,住在河北地纬路六号。在北京则居东城遂安伯胡同十四号,门上榜“洹上袁宅”四字。在上海居霞飞路宝康里对过二百七十号,又迁爱多亚路九如里口一千四百三十二号。医院隔壁侯在里。他白昼高卧,一到晚上,吸足鸦片,兴致勃然,许多友好及弟子们纷纷到他寓所,把晤谈天,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尤其《晶报》主持者余大雄,素有“脚编辑”之号,为了索稿,不怕奔走,克文虽允为《晶报》撰述,可是以疏懒故,不逼不写。大雄也就每晚来催促他,坐床前辄亘一二小时之久,然后持归排印。当唐志君时代,克文家政,内由志君作主,外由小舅子唐采之把持,大雄又不得不与唐辈周旋,颇引以为苦。

  克文生于前清光绪十六年庚寅()七月十六日。当民国十一年壬戌()七月十六克文三十寿庆,天台山农作联贺之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庚寅以降,初度揽揆。”上句引《赤壁赋》,下句摘《楚词》,那是非常巧合的。克文生肖属虎,汤临泽为他精刻虎钮象牙印章,铸版印于报上。他卒于民国二十年()三月二十二日午刻,享年四十二岁。所患者为猩红热转肾脏炎,医药无效而死,潘复助理其丧。消息传到上海,《晶报》连日刊登哀挽诸文,如丹翁的《哀寒云》,天倪的《挽寒云》,张聊止的《敬悼袁寒云》,王公弢的《寒云领英之文缘》,郭宇镜的《云莹艳史》。且登载了许多照片,如“十年前之寒云”、“寒云志君合影”、“寒云扮黄天霸”、“小莺莺所生之女三毛男装影”、“贻大雄之袁项城遗墨楷书联语影”(联云:“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寒云最后小影”,旁有克文自书:“庚午岁暮,克文时年四十又一岁。”又《寒云所书英文》,《寒云致莺短札》,《致大雄信》,《寒云信封》等。丹翁《哀寒云》有云:“……初寒云以徐寿辉天启折三钱捺印信笺上,钱至今在大雄处,是又实物之纪念,我则足资纪念故人者,三代玉玺数钮,方系衣带间而日夕摩挲也。”忆语又谈其收藏云:“寒云生平嗜古,所得佳品至夥,但亦偶供消遣,兴尽则视若浮云。或以质钱,或以易物,虽贬价受亏,亦所弗计。如宋椠李长吉、鱼玄机、韦苏州诸集,如元绘佛像巨帧十三幅,六朝人绘《鬼母揭钵图》,如元大朝徐天启诸泉,均以廉值让人,或赠诸友好,后精研各国古金币,荟集各国邮票,价俱达万金,而以数千金挥斥之去。其它小品,如刚卯、严卯、汉斝之属,今殆犹藏诸箧衍。”以上云云,虽很琐碎,然亦足见克文生平的爱好和气度。上海诸友好,如包天笑、严独鹤、周瘦鹃、钱芥尘、步林屋、王钝根、徐朗西、刘山农、张丹翁、孙东吴、刘襄亭、侯疑始、尤半狂、余大雄、蒋伯器、许世英等;且发起为开追悼会,于这年四月二十六日假座牯岭路“普益代办所”举行公祭,并陈列遗墨。当时不收赙金,所得的无非挽诗挽联而已。其中以孙颂陀、梁众异二联最为贴切。孙联云:“身世难言,词赋江关空寄慨;华年逝水,烟霞风月彀销魂。”梁联云:“穷巷鲁朱家,游侠声名动三府;高门魏无忌,饮醇心事人重泉。”   克文浪游南北,社会活动较多,也就加入了帮会。哥老会成立于清乾隆年间,无非以武犯禁,秘密进行。至清末,哥老会的一种,名青帮的,势力遍江湖间,厥数尤众。排行有大、通、悟、觉等等,以大字辈为最高。   克文和步林屋同拜兴武六帮(青帮中的名目)头子张善亭为师,因此后来同列大字辈。有所谓开香堂、收弟子。外传克文弟子达数百人,实则没有这样多。他深恐过于招摇,生出是非,就在《晶报》上登了一篇《门人题名》,有云:“不佞年甫三十,略无学问。政求师之年,岂敢妄为人师。乃有好事少年,不鄙愚陋,强以人之患者,加诸不佞,既避之不获,复却之不可,忝然居之,自觉愧悚。而外间不谅,更有不辞自卑,托言列门墙者,殊繁其人。在彼则偶尔戏言,在予则益增颜汗。或且讥予冗滥,诟予妄谬,不尤自恧欤!乃就及门诸生,记其名字,以告知我厚我者焉。沈通三(一名国桢)、沈恂斋(一名荆香,字馨庵)、邱青山、金碧艳(名景萍)、孔通茂、朱通元、温廷华、李智、董鸿绶、庄仁钰、周天海、唐敦聘、戚承基、徐鹏、金珏屏、陈通海。右十六人,或学识超迈,或年齿加长,若言师道,实有忝焉!又有荆君剑民,亦曾请列门墙,不佞再三辞谢,并愿附于友例,乃蒙谅原,心乃释然。此外则无矣。苟有自称者,予亦不敢承焉。”据我所知,以后尚有从之为师,不限于帮会,或向他学书,或向他问字,如汪梦华、周世勋、朱柱石、程宫园、俞逸芬、陈鬯若、谢之光、张庆霖、李金标、曾焕堂、黄显宗、钟汉杰、张玉山、李耀明、赵士廉等,那十六人中的金碧艳、金珏屏弟兄因行为不检,克文把他们摈诸门墙之外,在《晶报》上写了一篇《小子鸣鼓而攻之》。有人开玩笑说:“袁老二居然作孔老二口吻,《晶报》出了圣人了!”此后,王瑶卿来向克文疏通劝解,仍欲进金碧艳而教之,克文又写了一篇《勖碧艳》,大有留待察看,以观后效之概。   克文喜欢和人结金兰契,他的盟弟兄,有复辟辫帅张勋,号称天王老子的张树声,内廷供奉老乡亲孙菊仙,龙阳才子易实甫,林屋山人步翔棻,纲师园旧主人张今颇,书法家刘山农,著述家周南陔、周瘦鹃,都通过谱。瘦鹃辑《半月》杂志,克文写了许多作品供给他,又请谭踽盦为瘦鹃绘《紫罗兰图》,又刻—六面印,朱文“紫罗兰尊”白文“吴门周瘦鹃一心供养”。边缘之一,刻紫罗兰神像,其它则镌“比花长好,比月当圆。香柔梦永,别有情天。右把明珠,左挥涕泪。愿花之神,持欢毋坠。紫罗兰神赞,寒云撰文,踽盦刻石”。瘦鹃紫罗兰影事,心上温馨。这一颗印章,想尚保存在他的紫兰小筑中吧!   他信佛,取名陀旷,又名觉旷,甚至为梅真夫人及诸侍姬,都取了法名,治一佛印,刊有“佛弟子袁克文敬造石象一区一心供养”数字,又索梅兰芳绘佛像扇。又信扶鸾,常主持集云宗坛,在沙盘中作龙蛇舞,无非游戏三昧而已。   民国二年癸丑()冬克文居北京,与易哭庵、何鬯威、闵葆之、步林屋、梁众异、黄秋岳、罗瘿公,结吟社于南海流水音,请画师汪鸥客作《寒庐茗话图》,当时好事的人,目为“寒庐七子”,鬯威有《寒庐七子歌》。后罗瘿公逝世,克文挽之:“七子又弱一个,沧海横流,孰堪青眼;十年痛哭二瘿,秋风邻笛,我亦白头。”注云:“哭庵、鬯威,墓木久拱,今瘿师又逝,溯念昔游,能毋腹痛耶!当光绪丙午、戊申间,予侍居沽上,日从瘿师及吴彦复葆初、方地山师尔谦游,忘年至相得也。吴丈亦号瘿公,时人称二瘿焉。吴丈以癸丑春卒于海上。”那时克文的交好,可见一斑。   克文来沪,和文艺界人士,颇多往还。民国十二年他发起中国文艺协会,九月十四日,开成立大会于大世界之寿石山房,到者六十人,均一时名流,推克文为主席。十一月十五日又开会选举,当然克文仍为主席,余大雄、周南陔为书记,审查九人,为包天笑、周瘦鹃、陈栩园、黄叶翁、伊峻斋、陈飞公、王钝根、孙东吴及袁克文。干事二十人,为严独鹤、钱芥尘、丁慕琴、祁黻卿、戈公振、张碧梧、江红蕉、毕倚虹、刘山农、谢介子、张光宇、胡寄尘、张冥飞、余大雄、周南陔、张舍我、赵苕狂、徐桌呆等。但不久,克文北上,会事也就停止,没有什么活动了。   他又一度和步林屋、徐小麟等发起全国伶选大会,假上海一品香西菜馆,宴请顾曲家及报界人士,由克文宣布该会主旨,公推克文为正会长,步林屋、张聊止为副会长,徐凌霄、何海鸣为名誉正、副会长,王钝根为评议长,唐志君为女评议,丁悚、张光宇、郑鹧鸪、张冥飞、邹弢庐为顾问。结果,有组织没有行动,也就无形打消。克文做事,有头无尾,往往如此。   克文著述很多,又复随便署名,或署克文,或署豹岑,有时谐声为抱存。又称抱公,获宋人王晋卿的《蜀道云寒图》,得物志喜,因署寒云。可是外界对寒云与抱存,是一是二,引起疑问,他作六句诗以代说明:“抱存今寒云,寒云昔抱存。都是小区区,别无第二人。回汤豆腐干,老牌又刷新。”措辞颇为幽默。民国十六年,克文登报卖字,却又声明:“不佞此后将废去寒云名号,因被这寒云叫得一寒寒了十余年,此次署名用克文,在丁卯九月以后,无论何种书件,均不再用寒云二字矣。”但是过了几年,故态复萌,又用寒云。并且寒云的签名式,把云字写成耳朵,好像是四十二,他恰巧活到四十二岁便下世,这又是无巧不成书了。   有一年,寒云获得商代玉龟币一枚,欣喜欲狂,便名书斋为龟盦。咏纪古物之作曰《龟盦杂诗》。黄叶翁为绘《龟盦图》,步林屋为作《龟盦赋》,谭踽盦为刻“龟盦印”,他有时写作,即以龟盦为别署。又得商鉴,斋名一鉴楼;得汉赵飞燕玉环,署名宝燕或燕环。他的收藏品中最珍贵的一件要算白玉刚卯。黄叶翁曾说:“海内刚卯之可信者,仅寒云所藏一枚。”又获得严卯,因名佩双印斋,自署佩佩。又得汉永始玉斝名斝斋,藉以表示古缘之厚。   克文擅诗,他最早的作品,所谓处女作,是一首五律。这时为丁未()六月,他养疴京西翠微山的龙王堂,忽然兴发,成诗为:“醉陟翠微顶,狂歌兴已酣。临溪坠危石,寻径越深潭。云气连千树,钟声又一庵。苍茫归去晚,胜地此幽探。”甲寅()之夏,他刊印《寒云诗集》,都属早期之诗,可是这诗却没有收入。《寒云诗集》分上中下三卷,由易实甫选定,共选一百余首,用仿宋字排印,线装本。题签出于自己亲笔。冠闵尔昌题词,诗自《郊行循河吟归村舍》起,《三日重游济南》止,其它如《柬萧亮飞》、《次王介艇游养寿园题二首》、《和沈吕生论书之作》、《与程伯葭夜坐》、《次朱石安留别韵》、《柬张仲仁费仲深苏州次葆之韵》、《杨蕴中女士将南归索诗为别》、《赠杨千里》、《上地山师二首》、《哭吴北山丈》、《平山堂和方泽山丈》、《和江亢虎赠别》、《寄鬯威天津》等,可见那时他往还酬唱的一斑。当时印数不多,过了几年,他自己一部也不存了。后来他的老师方地山为他征集到一部朱印本,可是只有上下卷,中卷尚付阙如。地山即在诗集扉页上题了首七绝,赠给他保存,诗云:“人间孤本寒云集,初写黄庭恰好时。手叠丛残还付与,要君惜取少年诗。”   他的著述,大都散见京沪各报各杂志上,为周瘦鹃主持的《半月》杂志写小说,一、侠情的《侠隐豪飞记》,二、侦探的《万丈魔》,后来由大东书局合印为《袁寒云说集》一册。   《洹上私乘》,最初刊载《半月》,后来亦由大东书局印成单本行世。该书分七卷,卷一先公纪,卷二先嫡母传、慈母传、先生母传,卷三诸庶母传,卷四大兄传、诸弟传、诸姊妹传,卷五自述,卷六养寿园志,卷七遗事,附世系表,又有袁世凯垂钓图,出于无锡杨令茀女士手绘及养寿园照相,都铸铜版印入。   《新华私乘》,继《洹上私乘》而作,那是纠正坊间流行的《新华宫秘史》、《洪宪宫闱秘史》而作的。这两种《秘史》,大都虚构胡说,且有把袁世凯的女儿们指为某妃某嫔,更属谎谬,所以书前有一小序,略云:“自先公遐逝,外间多有纪吾家事者,或作札记,或为小说,然皆妄事窥测,无能确详,誉毁全非,事迹终隐,予窃有感焉。爰就昔之朝夕接触于耳目者,笔以存之。善者弗饰,不善无讳,事虽微末,但期于虚构者有以正耳。斯吾家史,故曰《私乘》。若有系于国故,亦靡或遇焉。”可是克文撰稿,没有恒心,往往有始无终,不了而了。所以该《私乘》首先为《先公纪略》,只登了三四则,也就停止不续了。   《辛丙秘苑》,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他写这稿,非常郑重,一再涂乙,乃倩人誊录,再加修润,然后付诸手民。但他为亲者讳,处处为袁世凯辩护,洗刷盗国的罪名,当然立论是不公允的。当时叶楚伧首先排斥他。有一次宴会,邵力子遇见了克文,不与招呼,原来邵也是反对他颠倒黑白的。但这部书涉及许多人物故事,却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史料,那也不能一笔抹煞的。   当时按期登在《晶报》上,颇能激增销数,不料登至十六续,忽截然而止。《晶报》主持人余大雄大为惶急,发挥“脚编辑”作用,登门求索。克文却提出条件,欲得张丹翁的匋瓶为酬报,否则没有兴味续写。原来丹翁在民国三年,参陕督戎幕,曾在西安市上获得匋瓶三个,其中以汉熹平元年朱书一瓶为最珍贵,且有铭文一百有一字,克文欲得之心蓄之已久,可是不好意思向丹翁启齿,直到这时,才向大雄倾吐。大雄立即和丹翁相商,丹翁愿意割爱,便三面谈判,约法数事,匋瓶归克文。克文撰《秘苑》十万言,大雄特许以最厚稿费为丹翁报。且以三代玉盏、汉曹整印、宋苏轼石鼓砚、汉玉核桃串,存丹翁处为质押。期以一百天完稿,逾期议罚。以上这几件古玩,都是克文平素很宝爱的,那么他想把爱物早日归还,《秘苑》必早日交卷,无非含有督促的意思。克文获得了匋瓶,很高兴,在他的《斝斋杂诗》及《易瓶记》中记述其事。《易瓶记》所叙尤详,如云:“文新华奉侍,六易草木,政事野闻,多窥秘邃。先公殂后,遂放江湖。朋侣座中,辄述往昔,闻者骇诧,属纪以永之。文诺而耽逸,久未属草。今秋(民国九年)游西湖归,神思多爽,日纪一二事,命曰《辛丙秘苑》。冀传知见,用矫诞虚,先公遭诬,庶有以白,非故构言孽,实有未忍已于言者。若文荒辞陋,曷敢自饰,但以纪实,胡事藻华哉!为恩为怨,亦非所计也。随纪随付《晶报》刊之,有惊叹者,有骇怪者,或谓有憎怒者,将不利焉,咸一笑置之。惟丹翁嗜痂谬许,谓可与洛阳争贵,欲椠而市焉。文诚惶诚怍,载陈载辞,既祸铅已,复灾枣耶!是非昭示,下愿乃遂。苟厕宛委,徒贻后讥,高谊可载,厥议可罢。翁固不许,且出所储汉熹平元年朱书匋瓶,乞易厥作。后市之赢绌,咸翁负焉。瓶高强及尺,丹漆书文,凡字一百又一,咸道家言,为陈初敬志冢墓者。书作草隶,飞腾具龙虎象。文韵而古,简而趣,汉人手迹,诚大宝也。文欢喜赞叹,载拜受之。书约以《秘苑》报翁,期以十万言,庶副翁之望尔。文慕厥瓶久矣,兹翁竟以下贶,感于翁,爱于瓶,复何有顾耶。作《易瓶记》,永志斯缘。”丹翁附识云:“古人题其鬻文之稿本曰利市。雄于文者,其志固不在利,然欲信文之声价,非利何属。予曩客西安,于无意中获匋瓶三,皆有汉人手迹。五年前,间关携瓶南归,时上虞罗叔言有宋拓汉碑四种,知予之欲得之也,即索三瓶中熹平年者为报,予不忍割爱,乃以永和年朱书瓶及无年号之墨书瓶相易,叔言已大乐,此熹平年之瓶,书法奇肆,毫无漫灭之点画,故藏之吴门,不轻以示人。今年秋,寒云草《辛丙秘苑》视我,骇为不朽之作,读《晶报》者,咸知脱稿必纸贵,觊觎版权者众矣。奈寒云习懒既久,赓续往往中断,知予有是瓶,谓非得此不足以鼓兴。予乐信史之成也,遂不能自守。甫与成约,大雄果以重金购版权去。他日之利市,惟大雄专之。予自愧不能为文,而假他人之文以获利市,则又巧於古人矣。”这样三方面谈好,总认为千妥万当,顺利进行了,岂知克文至二十八续又告停辍。原因以志君的妹妹志英逝世,克文助理丧事,事极纷繁,不暇执笔,而志君却要收回三代玉盏,斟酒来奠她的妹子。克文向丹翁索取,丹翁不答应。克文认为《秘苑》前后已写万余言,在许多质物中,取回一件,于约并不违背,玉盏当归。丹翁认为《秘苑》仅交万言,才及十分之一,玉盏不当归。彼此各趋极端,没有方法调解。克文大发大爷脾气,索性辍笔,看丹翁有什么方法使出来。   这样延搁着,到了约期将满,玉盏既不归,《秘苑》稿也不续。丹翁致书催问,克文大怒,写了篇《山塘坠李记》,揭发丹翁的阴私,丹翁写了篇《韩狗传》还骂克文,克文又用洹上村人署名写《裸体跳舞》,谈霜月家丑事,以霜月影射丹翁。丹翁立致克文书:“……小说妙绝。仆之逸事,得椽笔写生,且感且快。仆颜之厚,不减先生;而逸事之多,恐先生亦不减仆也,一笑。草草布颂上村人撰安,霜月顿首。”克文复之:“不佞以道听途说,偶衍成篇,但觉事之有趣,而不论所指为谁,假拈霜月二字以名之,竟有自承者,奇矣。而自承者又为我好友丹斧,尤奇。迷离惝怳,吾知罪矣。寒。”这样一来,急坏了大雄,亟谋打开僵局,双方奔走,费了许多唇舌,说了许多好话,向双方道歉,好不容易,总算有个转圜余地,克文愿意续写,惟以必得玉盏为言,且不甘受期限的束缚。在丹翁方面,愿得匋瓶的代价以息事。大雄商之于某巨商,贷金以偿匋瓶之值,并毁前约,赎取诸质物于丹翁之手。诸物品中,玉盏归克文,余则质押在某巨商处,俟有力时再谋赎取。《秘苑》视克文兴之所至,陆续撰写,笔战才告一段落。大约过了半年,克文又续《秘苑》,记徐世昌断送东三省,又袁世凯有迁都洛阳之意,命唐在礼督造洛阳官舍。又朱启钤主大典。又孙中山之女秘书。写了数则又复停笔,从此不再续写,而克文、丹翁两人的交谊,久久不复。恰巧丹翁获得了汉赵飞燕玉环,克文艳羡的了不得,结果丹翁与之易古物,乃言归于好。   其它较长的作品连续发表的,有《三十年闻见行录》,登在瘦鹃主编的《半月》杂志上。在未登之前,《半月》的编辑话:“下期特载袁寒云的《三十年闻见行录》,尚有独行客之《廿年尘梦录》。此君为寒云老友,工书画金石,并娴武事,尝驰驱白山黑水间,与马贼战。解甲后,漫游宇内,见闻益广,此书即记其廿年间经历之事,足与寒云之《三十年闻见行录》媲美。”的确,这两种作品,都为读者所重视,惜不知所谓寒云老友的独行客为谁。《三十年闻见行录》,有些具有史料性,也有些《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式的神怪故事,如记中日战争前夕,袁世凯自韩渡海归来事。又小站练兵时江朝宗司闸。又谭嗣同私见袁世凯挟枪恫吓。又袁世凯严剿义和团,联合东南诸省督抚张之洞、刘坤一等共策东南半壁之计。又大明湖听歌昵歌儿长庚。又山东抚署之狐仙。又德州某县信宿行馆之遇鬼。又自历城入都所乘之驼轿。又德州所见之海市蜃楼。又青苑节署。又孝钦后与德宗止跸时所用之象牙床、琉璃灯。又逆伦案请王命。又袁世凯与王莪生、孙慕韩、严又陵、杭辛斋之交往。又吴彦复与彭妈。他的作品往往兴到为之,兴尽即止。这《三十年闻见行录》题目何等广大,而所记仅此,也是不了而了的。(待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cj/5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