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家长,如何带1岁到7岁

从上一篇文章,我们开始讨论孩子的空间能力,提到空间知觉是空间表象的基础,空间想象是空间表象的发展。从知觉到表象再到想象,这三种认知水平是递进发展的。

关于空间知觉,我们主要分享了生活中如何带孩子认知各种平面和立体图形,感受图形的拼组和分解,并体会面在体上。这是孩子构建空间能力的第一步,有了最基础的空间知觉能力,孩子对“空间”的认知就会越来越多元,这也是孩子形成空间思维的基础。

今天我们接着往后来聊聊孩子的空间表象。

空间表象即空间视觉化,就是生成和操作(包括移动、匹配、合并)二维和三维物体的心理表象所涉及的心理过程。说人话就是看到立体图形能判断出其平面图,能将平面图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即会看地图,并能将物体的表象在心中进行移动旋转等,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基础而重要的。

关于孩子的空间表象,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关于空间方位的认知了,在多次低年级的教学中,也发现这部分内容,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可见,很多家长在学前忽略了这部分内容的衔接,当然,很多妈妈也可能会说了:我自己还分不清东南西北,怎么带孩子认识方向呢?别急,给大家推荐一些生活中的小游戏,轻松培养出一个会看地图,会辨认方向的孩子。

1岁+孩子在运动中,理解最初的空间关系与简单的方位词汇。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运动的经验有利于孩子完成对空间方位的探索,我们家长应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用手去触摸周围的物体,并在环境中进行充分的运动,婴儿期间爬行的越多,对于空间关系的了解就越多。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最初感受到前、后这两个基础方向,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运动范围的扩大,可以逐渐感知上、下这两个方向,但此时先不急于让孩子认识左右。家长应该用语言引导孩子的爬行方向,往前爬、掉头往后爬,爬到沙发上面,藏到桌子下面等,而非用手指着说:往这爬,去那边看看。此时还应该多利用方位词介绍身边物体的位置,如玩具在桌子上面,书在书柜里面等,运用空间词汇引导儿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dx/11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