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招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年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高校代码:(国标代码)

(江苏省代码)(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类代码)

高校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高校性质:省属院校办学性质:公办

一、学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学校始建于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名、留学生余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1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育9个学科领域,设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艺术学院介绍

(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艺术学院(原名传媒与艺术学院)成立于年5月。下设三系(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一部(造型基础部)、两中心(艺术理论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有教职工7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6名,50岁以下教师百分百具有硕士或博士(博士后7人)学位。教师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以及意大利、英国、韩国等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

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及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15人次。

聘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及凌继尧、张晓凌、宋英杰、顾平、王廷信、崔进、朱定真、汪小洋、徐子方、张兴来、佘玉奇、桑建国、朱明健、武星宽、徐晓庚、顾伟玺、何晓佑、樊波、唐强兼职教授二十余名。师资队伍成果丰硕,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二)一流水平的本科专业

学院开办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三个本科专业。动画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年);艺术与科技专业获批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年),全国排名第十(金苹果排行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被评为5星级专业,全国排名第六(金苹果排行榜);中外(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合作办学“3+1”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经通过教育部评估,获批江苏省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

(三)研究生教育体系完整

学院拥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涵盖三个专业领域8个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环境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三个方向)、美术专业领域(中国画、油画、雕塑三个方向)、广播电视专业领域(影视编导、播音主持两个方向)。学院依托学校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方向博士研究生,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教学科研基地特色鲜明

学院是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合作基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作品创作与研发基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展馆设计与展品研发基地,科普展馆设计与研究基地,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

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数字创意实践教育中心。有动画拷贝室、动作捕捉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苹果机房、互动媒体实验室、视听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录音棚、摄影棚等硬件设备总值近万元。

见山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吴为山教授工作室,总面积平方米。陈列着吴为山教授雕塑作品百余件,是学生学习创作的场所,学校重要的人文艺术教育基地。

建有中英创意中心、华丰气象传媒集团南信大动漫数字艺术研创中心、江苏省气象影视中心南信大数字艺术研创中心、江苏省动漫设计师南信大测评中心、南京儒翰环境艺术研究院研发创新基地等产学研基地20余个。

(五)教师科研成果突出

学院紧密围绕气象科普传播与美术创作、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数字化保护传承、人居环境生态设计三大研究集群,开展科研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及中国气象局、教育部、文化部、江苏省、湖北省等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发展研究奖、社科成果奖6项。出版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术专著等30余部。在《文艺研究》《民族艺术》《装饰》《美术》《美术与设计》《艺术百家》重要期刊等发表论文作品余篇幅。多篇政府决策咨询报告被省、市主要领导阅示批示。艺术与设计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及省部级以上专业展览近余次。为新加坡及香港中华书局、中国气象局等设计开发宣传片多部,多部动画片、科普动画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气象频道、科普中国等媒体播出。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余项。

(六)学生竞赛展览、考研就业深受好评

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余人。学生在全国性美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普创意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省部级展赛中获得特别奖、金奖、一等奖等奖励每年多项。

本科学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8%,多名学生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博士学习深造。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中国华风气象传媒集团、阿里巴巴、网易、原力动画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专业-

网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dx/8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