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它我们要如何去选择武器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idianfengyaopin/m/57351.shtml1.风寒的柴胡汤加荆芥、防风。2.风热的,小柴胡汤加薄荷银花加连翘。3.风湿的,小柴胡汤的可以加藿香、白芷、佩兰。4.气郁,小柴胡汤加木香郁金。5.血郁,月经来临黑色血块,小柴胡汤加四物汤。6.痰郁,暴饮暴食,咳吐浓痰、打呼噜,小柴胡汤加二陈汤。7.火郁,高血压、面红目赤、咽喉痛,小柴胡汤加黄连解毒汤。8.湿郁,喝大量冰冻饮料,腿脚沉重,懒动、懒言,没劲,小柴胡汤加五苓散。9.大便便秘与传统便秘不同,比较黏腻不爽,难以排出,久蹲有肛门坠重感,临床上可使用五苓散。10.情志不畅型咳嗽——小柴胡汤。11.尿结石,用小柴胡汤配合三金(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12.心律不齐,用小柴胡汤加生脉饮,重用炙甘草10到30克。13.妇人乳腺增生,小柴胡汤配合橘子叶,陈皮,麦芽。14.小柴胡汤加五苓散,专治肝硬化腹水。15.情绪波动引起的腹痛,小柴胡汤配暖腹三药。(小茴香,肉桂,干姜)16.糖尿病,血糖高,烦渴,小柴胡汤加生脉饮加腹三药。17.心烦,胃不好,失眠,用小柴胡汤加酸枣仁汤。(柴枣汤)18.心烦喜呕,小柴胡汤加平胃散。(柴平汤)19.厌食,挑食,胃口不好,小柴胡汤加焦三仙或者小柴胡汤加陈皮,麦芽。20.小柴胡汤加木香,郁金,专治着急性腹痛。21.着急性眼花,小柴胡汤加枸杞、菊花。22.咽喉肿痛,小柴胡汤加玄麦甘桔。23.心慌气短,小柴胡汤加胸三药。(小茴香、干姜、肉桂)。24.急性胃疼小柴胡汤加元胡片。25.急躁烦——小柴胡,虚劳损——肾气丸。26.降脂肪肝,小柴胡汤加首乌延寿丹。27.小柴胡汤加肾气丸治腰疼。28.打呼噜,用小柴胡汤加温胆汤,或者小柴胡汤加二陈汤。29.鼻塞,鼻炎,小柴胡汤加鼻三药,或小柴胡汤加苍耳子散。30.小柴胡汤加细辛,专治胆小、怕黑、怕事,提升勇魄。31.筋伤——小柴胡汤加四物汤。32.小柴胡合四物汤乃春风化雨方,专治肝气郁结,血气亏少引起的瓦楞指,灰指甲,指甲偏白、没血色、易断等。33.精子活力下降,小柴胡加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34.精子数目不够,小柴胡汤加五子衍宗丸。35.气亏——补中益气,津亏——生脉饮,血亏——四物汤,肾液亏——六味地黄丸。36.心机梗塞,小柴胡汤加三七,丹参。37.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健脾胶养血,暖宫其意在温通。38.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是男子发育奇方。39.子宫发育不良和子宫萎缩,用温经汤加紫河车。40.温经汤——古代女科专方、调经助孕神方、容光焕发奇方。适用于人干瘦、歪瓜裂枣,适用于口干唇燥,适用于手掌干枯,手脚发凉,适用于小肚子冰冷疼痛,适用于腹泻腹冷,适用于闭经不孕,月经不调。41.咽痛者桔梗汤主之。专治一切音声沙哑,咽喉肿痛,甚至声闭不出、咳嗽郁闷、严重的失音。42.几乎所有孔窍病变,你辨证论治上加上合谷都有意想不到之效。43.开合谷的方子,桔梗汤。一个人的关键要塞开放不了,桔梗。咽喉要塞疼痛的神方。44.跌打伤,尤其是胸部中了一拳,拳击手经常胸部中拳的,睡觉的时候那个地方痛,陈年旧伤,桔梗甘草汤。45.专治胸中一切瘀血堵塞的,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以桔梗为引药46.胸膈痛如刀刺,桔梗主之,47.开胸散,你咳嗽不利的,胸不开,桔梗可以打开来;胸中跌打的,桔梗。气得七窍冒烟的,桔梗;义愤填膺的,桔梗。凡是胸中有千千结,见人就看不顺眼,肚子里头都是一肚子是是非非,桔梗。48.如果他是体寒的,我们就觉得桔梗配干姜丸。如果他体热,我们桔梗配黄连丸,效果就相当厉害了!49.丹参三七桔梗汤,凡咽喉要塞疼痛者皆可治之,50.心肌梗塞,心胸晚上老是痛的,桔梗粉跟三七粉一起结合。51.有个汤方专治疗脾虚泄泻,只要你这个泄泻是慢性的,几个月三年五年的,老是拉肚子好不了,参苓白术散。52.你以为枳壳、桔梗只治胸?整个躯干它都管了!胸三药相当厉害!53.主惊恐悸气、惊弓之鸟、心慌心悸的人,要用桔梗。54.害怕、紧张,上讲台的惊悸、惊恐悸气,心慌慌的跳,桔梗配人参。恐慌症,人参配桔梗,治疗怕怕众生。55.桔梗甘草这两味药,你咽喉肿痛难耐的、干的,它这一下去,它就平息掉了。如果是慢性咽炎,咽干口燥,加什么药呢?玄参、麦冬,四味药叫玄麦甘桔汤。四味药煮水慢慢咽下去。56.急性咽炎的,桔梗甘草加扁桃三药(威灵仙、白英、青皮)。57.咽喉红肿,发烧到39度,桔梗甘草四逆汤,再配合扁桃三药,不到十味药,让他吃一剂就好了。58.对治这种痰气交阻的,就半夏厚朴汤配四逆散加一味桔梗。十个来十个给你治!59.宽胸二药组合,哪两味?枳壳、桔梗。60.枳壳桔梗,再配合一些丹参三七,活血行气,这个药散打成散了,我跟你讲,这个胸部耐力就会增强,抗击打能力就会增强!61.三七丹参通血脉,枳壳桔梗通气道。62.伏案工作,胸闷的,枳壳桔梗丹参三七,他就起来了,他就疏肝解郁了。所以一个人老是打哈欠,老是想伸懒腰的,哈欠众生、懒腰众生、呼噜众生,心胸中的那些痰气、血不流通,这个一下去就通开了。63.丹参三七枳壳桔梗开胸利气,活血化瘀。所以有些人他弯腰弯久了,老觉得胸闷的。胸闷,枳壳,桔梗。64.大便不通、口臭,五脏热六腑热,那就大黄甘草汤,它就可以主了,热病我就用凉药,凉药来治热病。65.牙痛得很厉害,大黄一片就行了,配上两片甘草,一泡水,千口一杯饮下去,喝完了也不痛了。66.火曰炎上的病,大黄甘草汤,这是热病。67.养筋汤里,要用一些芍药甘草进去,可以把筋骨养一养,长肌肉。补中益气汤里头要放甘草。68.消瘦众生,用甘草配黄芪、牛大力、枸杞子、山药,开一个内壮五宝!69.妇人以血为用,逍遥丸里头有当归、白芍补血,它又有柴胡疏肝,小气跟疲劳缺血它都管住了,所以它既是紧张小气者的福音,又是疲劳缺血者的福音!70.普通的生气愤怒,你要用柴胡汤、四逆散和逍遥丸。71.口舌生疮了,含服泻心丸或者口含泻心汤。记住,这时的泻心汤,不要去煮久,热水一泡就行了,像泡茶那样。凡是上焦之火,用热水泡的,取其清上焦。补药要久煮,取其入下焦。72.舌头乃心之苗窍,舌头老咬到,你叫他三黄(黄连、黄芩、大黄)各五克就行了。用泻心汤你看他舌尖,上半截一定是红扑扑,越红的效果越好。73.吃了烧烤,舌尖红红的,身体发烧发热,黄连上清丸。泻心汤专治疗暴躁、失眠。74.咽喉肿痛,牙龈上火。三黄泻心汤含服。75.急性的鼻子出血了,泻心汤,心主血脉。泻心即使凉血脉,血热则妄行,血凉则安稳。76.凡是吃了煎炸烧烤、补药导致上火的,大黄三片就够了。77.泻心汤它治疗什么?心刚强众生。78.泻心汤它可治痔疮出血,只要大便硬的,这种出血效果特别好。79.大便干硬引起的痔疮,早上喝蜂蜜水,急性发作的时候用泻心汤。记住啊,泻心汤你再加点升麻、黄连、当归、甘草之类的。80.出名的痔疮神方乙字汤。三黄泻心汤,这是一个痔疮神方,热结便秘神方。81.泻心汤失眠狂躁,精神分裂也可以用它。82.额头顶上长的疮,又红红的,泻心汤的症状。83.青春期的顽固痤疮,尤其是长在额头周围的,上面的就有火,这时就用防风通圣丸或者泻心汤,或者黄连上清片,或者牛黄解毒丸都管用,清火疮之品。84.泻心汤通治一切急性炎症,尿道炎、膀胱炎。85.急性尿道炎,你去拉尿发现尿又少、又短、又赤、又浓稠的,黄黄的。泡上一杯泻心汤来喝下去,再去拉就清澈了,尿也长了,急性尿道炎。86.急性肠炎、痢疾、肠炎,同音通用。肚子里头呢,有脏东西堵,三黄泻心汤可以给你解下来。87.一切实症瘀堵的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炎、急性咽炎、食道炎,只要与炎症有关的,几个火叠加在一起的——泻心汤,中医最广谱的消炎汤。88.打人毁物众生,一听到声音,一看那表情,三黄泻心汤,89.心主血脉,你记住啊,急性高血压他就要中风了。脉相像洪水一样,脸潮红潮红的。压力要往外面爆了,你赶紧三黄泻心汤一下去,拉几次大便,六经实火总清阳明。90.你不管是六经火旺的不得了了,把肠胃一清,所有火下去。所以记住,这是高血压急救的特效招,最严重的你就放血。91无事常生闷气,就血府逐瘀汤,或者逍遥丸。无事乱发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赶紧的泡壶泻心汤给他。92.喝得酩酊大醉,有些狂呕、呕吐物带血,吐血。这时赶紧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各十克,急性的吐血,一喝下去,血止住了,也不吐了。93.大便干燥燥结,泻心汤。94.喝酒后要解毒。轻则用小柴胡解,如果重则呢,有小柴胡加泻心汤,专门解酒后火气冲头,咳吐血。这是一个妙招!95.凡是容易有出血症,你去观察,他不是虚到极处,他就是容易激动的,两种类型的人。虚到极处,我们归脾丸。容易激动就出血的,泻心汤。急火攻心,泻心汤,我们换一个名字,叫泻激动汤。96.一切赤红色,赤色出血的,导赤散。97.最近你为了干成一件事情,拼命给自己加急、加压,还没干成。甚至牙齿出血,小便又出血,赶紧泻加急汤那就是泻心汤,急伤心嘛!98.牙龈出血用泻心汤99.泻心汤能泻心胃之火,胃火一降血就收。.满眼都是眼屎,睁眼都睁不开。今天就去买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各五克)。.一切浊阴出上窍,就泻心汤主之。.口苦的,苦半年没好。我给他泻心汤加小柴胡汤,三剂药就把他半年口苦拿下来。.脸上起火疔的、一个个很硬的。我们昨天讲了,什么医理啊?用泻心汤一下去它就平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其华在面。这两个医理一对,你面上的各种疮,爆出来的,火曰炎上,爆疮的,它就给你消平了。那种偏黑的,那头暗的白的陷下去的,我们就不用泻心汤。那不是火很旺嘛,它就要用一些阳和汤,往上顶的,把他托出来。但是你火疮往外爆的,你就要用泻心汤把它降下去。.咽炎、扁桃体炎,记住,急性发作的,你买泻心汤各五克,煎水来含服。.一切火曰炎上的,上半身的热火,泻心汤主之,泻火上烧之病。.你一刺络放血很清,清红清红的,流出来的血水很清稀的。他肯定要归脾汤,补他的血。流出来的很稠的、暗红的,那泻心汤,闭着眼睛去。.讲话带火药味的,这个很适合泻心汤。.泻心汤体质:就是暴躁的,高血压的,人相当急的,急火攻心类型的,三两句话就拍桌子瞪眼的,那就很适合泻心汤。.你看他那脸型,赌气愤怒脸的,那泻心汤;噘嘴郁闷脸的,小柴胡汤;沮丧掉气脸的,补中益气汤;心灰意冷脸的,桂枝汤;疲劳晦暗脸的,肾气丸。.毒疮里头有瘀血。用泻心汤加桃红四物汤,记住啊!活血加解毒,毒疮能消除。.下巴长疮的时候,用活血解毒法。.四物汤活血化瘀乃人体血脉刷子,人体管道清洁夫,人体皮肤美容师。暴怒的表情包,这是泻心汤脸。沮丧的表情包,这个是补中益气脸,他很需要补中益气。疲惫、劳损、伤精的表情包,肾气丸脸。冷漠、心寒、寂寞的表情包,桂枝汤脸。.怒脸,怒目脸,泻心汤;忧郁脸,郁闷脸的,小柴胡汤;既忧郁又怒目的,泻心小柴胡;沮丧脸补中益气汤,疲惫脸肾气丸。既沮丧又疲惫,早上补中益气,晚上肾气丸。.沮丧的心念,对世人都不怀好意的,冷漠心,桂枝汤。.能够让黑白的人生变得绚丽缤纷,桂枝汤也;可以让七窍冒烟的脸变得笑脸如花,泻心汤也;性躁心粗、一生不济,一个人性躁心粗的,没讲两句话就会怒一下,泻心汤。.上腹部很不舒服,有堵塞,泻心汤加小柴胡汤,胆囊炎,胆绞痛的,一剂药它就下来。.舌苔很黄腻、很燥,睡不着觉,泻心汤要加上温胆汤,火大加痰多就叫痰火,痰火扰心睡不着,泻心温胆汤。.泻心汤它还是灭欲方,因为你对很多东西欲望很大的,吃点泻心汤下去,欲望就减轻了,降下去了。.泻心汤可以通便,可以消炎,可以降压,可以镇静,可以降血脂,可以抗感染。也就是说感染性的,疮,尿道炎。.尿道炎,泻心汤加导赤散。上面心火一清下面尿道一利,那尿道炎不就没掉了。.宫颈炎的,你泻心汤加什么?加这个桂枝茯苓丸嘛!那瘀毒不就排下去了吗。寒温并用效果奇特。哺乳期的妇女一般要少吃这个方,不能吃,她一吃就断奶。.容易口腔溃疡,早睡,早睡就是补肾。.身黄、面黄、小便黄。总而言之,周身黄水不去的,胆囊息肉,胆结石,胆汁黏稠症还有皮肤病,茵陈蒿汤它是专方专药。.那种剧烈运动,或者急躁吃煎炸上火流鼻血的,一味栀子浓煎喝效果好。.外伤神方:栀子、大黄、连翘、乳香、没药。.栀子豉汤和酸枣仁汤两个汤方一合并,专治这些虚烦暴躁,失眠的。.茵陈蒿汤可以配合小柴胡专治脸上肝斑,黄褐斑。.银屑病,牛皮癣也可以用茵陈蒿汤。.所有电击般的疼痛,找列缺穴一、内科1血虚腹痛。微汗恶风。加官桂(七分)、倍芍药、2嗽痰。加桑白皮、杏仁、麻黄、贝母(各等分)。3大便秘。加桃仁、大黄、麻仁、枳壳(减半余各等分)。4血虚头眩。加天麻、防风、荆芥穗(各一钱)。5虚寒脉微。气难布息。不渴。便清。加干姜附子(各一钱)。6中湿。身重无力。身冷微汗。加苍术、白术、白茯苓(各一钱二分)。7筋惕肉瞤。属血虚也。加天麻、人参(各一钱伤寒筋惕肉自有本条)8转筋属热。加酒芩、红花、木瓜、苍术(各等分)。9两胁胀满。加枳实、半夏(各八分)、白术(一钱)、去地黄、10身上虚痒。加黄芩、防风、煎调浮萍末(一钱)。11小便秘涩。属血虚。加茯苓、泽泻(各八分)、牛膝(一钱)、甘草梢(五分)。12盗汗属阴虚者。加麦门冬、知母、黄、浮麦、麻黄根(各等分)。13自汗。加人参、黄、麻黄根(各一钱)、桂枝(五分)。14劳瘵阴虚火动。加白茯苓、贝母、陈皮、款冬花、杏仁、黄柏、知母(各一钱)、甘草(三分)有热。再加秦艽、地骨皮(各一钱)。15阴虚喘嗽。或吐红者。加知母、贝母、黄柏、五味子(十二粒)、人参、麦门冬、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款冬花、紫菀(各等分如肺火盛者去人参换沙参)。16阴虚发热。烦渴不能坐卧。加麦门冬、山栀、黄柏、知母(各一钱)。17阴虚潮热。加柴胡、知母、黄芩、地骨皮(各一钱)。18半身不遂。左边。加桃仁、红花(各八分)、姜汁(半盏)、竹沥(一盏)。19血痢。加黄连、荆芥穗、地榆(各一钱)、木香(五分)、枳壳(七分)。20风虚眩运。加天麻、秦艽、羌活(各一钱)。21香港脚冲心。加炒黄柏(一钱)。22口干烦渴。加麦门冬、乌梅(各一钱)。23四肢冷气痛。加良姜、玄胡索、木香、吴茱萸(各等分)。24血气虚弱。起则无力而倒。加白术、陈皮、人参(各一钱)。25血虚刺痛。五心热。加山栀、香附、乌药(各一钱)、官桂、青皮(各五分)。26血虚甚者。加人参、附子(各一钱)、暑月。再加麦门冬(八分)、五味子(十粒)。27腹中积血气块。加木香(五分)、三棱、莪术、干漆(各八分)。28乍寒乍热。加人参、白茯苓、柴胡(各一钱)。29血虚成痿。加苍术、黄柏、下补阴丸。30老人性急作劳。两腿痛。加桃仁、陈皮、牛膝(各一钱)、甘草(生五分)、入姜汁(半盏)服三四剂而安。31少年患痢。用湿药大过。致痛叫号。此恶血入经络也。加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各八分)、生甘草(五分)入姜汁半盏。水酒煎服三四帖。或十数帖而安。32午后嗽。即阴虚嗽也。加黄柏、知母、天门冬、栝蒌仁、贝母(各八分)。33贪劳人。秋深发热。浑身发热。手足皆疼如。昼轻夜重。倍川芎、芍药,加人参(一钱五分)、五味子(十五粒)、如病加喘。手足仍疼。再加人参、白术、牛膝、桃仁、陈皮(各一钱)、生甘草(五分)、槟榔(七分)、生姜三片。煎服五十帖而安。34衄血。加黑山栀仁、黄芩麦门冬、牡丹皮、扁柏叶(各一钱)、入童便(半钟)。35又法、本方加麻黄(三钱)、葱白三根一服汗即止、36吐血。加牡丹皮、黑山栀仁、童便浸香附、犀角、藕节、京墨(各等分)入童便半钟煎、又法以患人吐出血。取起烙干。研为细末。以当归煎汤调下。此吴球子血导血归之法也。37咯血。加麦门冬(一钱五分)、童便(二盏)、姜汁(半盏)、青黛(一钱)、山栀仁(炒黑一钱)38唾血。加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百部、熟地黄(各一钱)、黄柏(八分)、桔梗、远志(各五分)。39咳血。痰火伤血也。加贝母、栝蒌仁、青黛香附、杏仁、阿胶(各八分)、童便(二盏)、姜汁(半盏)肾虚肺痿咳血。加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紫菀、桔梗、玄参、杏仁、阿胶、薏苡仁(各等分)。40痰涎血。出于脾也。本方去川芎、地黄,加黄、黄连、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各等分)41大便下血。即肠风下血也。热者。本方加炒山栀、牛胆、槐实、黄连、枳壳、阿胶、荆芥穗、升麻(少余各等分)虚者。加人参、白术(各一钱五分)、黑干姜、升麻(各五分)、陈皮(八分)、甘草(三分)。42小便溺血。加山栀、木通、小蓟琥珀(各等分)或本方煎调下牛膝膏亦妙。(按小便血痛者为血淋。自有本条。不痛者。为溺血也。)。43小儿尿血。本方煎调发灰。(一钱五分)、生甘草末(五分)或本方煎调五苓散,加棕榈灰发灰(各一钱)大人小儿俱妙。44血淋。加木通、大黄(各一钱五分)、桃仁、红花(各一钱)、车前子、琥珀(各八分)赤茯苓、甘草梢、泽泻、青皮(各七分)或本方调下牛膝膏。45女人血崩。加白术、黄连、地榆(各一钱五分)虚崩。加人参、白术、黄、麦门冬、山药、陈皮(各等分)、升麻、甘草(各三分)。46血虚眼暗。或肾水虚不能远视。加甘菊花、枸杞子(各一钱五分)。47风热赤肿。火眼。加防风、甘菊花、黄连、黄芩、龙胆草(各分)。48痔漏。加人参、白术、黄连、生地黄槐实(制)、条芩(各一钱)、荆芥穗、枳壳(各七分)、升麻、甘草(生各三分)肠风脏毒加同。49脱肛血虚。加阿胶、枳壳(各八分)、升麻(三分)。50下焦无血。小便涩数。加黄柏、知母、牛膝、甘草梢(各等分)。51疟疾。若间一日连发二日。或日夜各发。加人参、白术、黄、知母、柴胡、青皮(各等分)。52老人气短。小便不通。加人参、黄芪(各一钱)煎吞滋肾丸。53性急人味浓。常服燥热之药。左胁红点痛。必有脓在内。加桔梗、生甘草(少)、香附(多)生姜煎服、十余帖。痛处肿。针出脓。再用本方十余帖调理。54老人因疝多服乌附热药。发疽淋痛。叫号困惫。加牛膝浓煎大剂。服五七帖。55中风血虚。加姜汁(半盏)、竹沥(一盏)能食。去竹沥,加荆沥。56筋骨痛。及头痛。脉弦如疟状。加羌活、防风、北五加皮(各八分)。57喉干躁痛。加玄参、桔梗、荆芥、黄柏、知母(各等分)立已。58血虚头痛。加天麻、细辛、甘菊花(各八分)、倍川芎。59血虚两胁肋痛。加木香、玄胡索(各七分)、官桂、青皮(各四分)、枳壳(六分)、香附(一钱)。60小腹遶疞痛。加官桂、木香、玄胡索、没药(各等分)61瘀血结块作痛者。加桃仁(一钱五分)、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下尽黑血。痛即止。62妇人血滞。同此加用。63男妇虚劳气弱。加人参、白术、陈皮、黄(各一钱二分)、甘草(三分)。64喘嗽胸满。昼轻夜重。加枳、麻黄、杏仁、半夏(各一钱二分)65烦躁加人参、知母(各八分)、石膏(一钱五分)、竹叶(二十片)。66心血虚。不得眠。去川芎,加人参、黄、酸枣仁、圆眼肉、麦门冬、石菖蒲(各等分)煎服。仍服朱砂安神丸。或补心丹。二、妇科67妇人下元虚冷。无子息。加附子(制)、肉苁蓉、蕲艾、香附(各等分以下并妇人症)。68血气上冲心腹。肋下满闷。经水闭。加木香、槟榔、青皮、乌药、红花(各五七分)。69赤白带。腰腿疼痛。加防风、白芷、赤石脂、黄柏、苍术、乌药(各等分)。70脐下冷。腹痛。腰脊痛。加木香(五分)、玄胡索、吴茱萸(各八分)、官桂(五分)、苦楝(七分)、香附(一钱)。71气冲经脉。月事频并。脐下痛。加官桂、香附、倍芍药、72经水欲行。脐腹绞痛。加玄胡索、牡丹皮、槟榔(各八分)、木香、吴茱萸、红花(各五分)。73经水過多。别无他症。加黄芩、白术、荆芥穗(各等分)。74经水如黑豆汁色。加黄芩、黄连、荆芥穗(各等分)。75经水少而色红和。加红花(五分)、倍当归、熟地黄。76癥瘕血积。加三棱、莪术、官桂、干漆、瓦楞子(粉各等分)。77经水适来适断。往来寒热者。加小柴胡汤。78胎动。加艾叶、香附子、紫苏、大腹皮、白术、黄芩、枳壳(各等分)。79血枯经闭。加桃仁、红花、鹿角屑(各一钱)、倍当归、熟地黄、80下血过多。肌肉黄瘦。加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少)、官桂(五分)、陈皮(各等分)。81妇人损伤血气。或忧郁所伤。致五心烦热。加麦门冬、黄芩、柴胡、百合、地骨皮、山栀、香附(各等分)。82经水或前或后。加牛膝、泽兰叶、益母草(各等分)83赤白带。日久不止。加人参、白术、本、牡丹皮、川续断(各等分)。84经水过期者。血虚也。加参、、白术、陈皮(各一钱)、升麻(四分)。85经水不及期者。血热。加芩连之类。肥人兼痰治。加半夏、茯苓、贝母、陈皮、山栀、香附之类。86经水紫黑有块者。加芩连、香附(各等分)。87经水将行作痛者。血实兼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玄胡索、黄连、香附(各等分)。88经水行后作痛。加参术各一钱,红花三分89经水不调。而血色淡白者。亦虚也。加参术、阿胶(各等分)。90躯脂生满经闭者。加南星、半夏、香附、黄连(各等分),去地黄。91临经时遇烦恼。作心腹腰胁痛。不可忍者。加桃仁、红花、玄胡索香附、青皮(各等分)92经水过多。旬余不止。加荆芥穗、续断、黑干姜炭(各八分)、炙甘草(四分)虚者。再加参术调理。93经水色如黄浆水者。此胃中湿痰也。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细辛、苍术(各等分)94经水下如屋尘水者。加续断、蔓荆子、赤石脂(各等分)。95经水感寒。本方。去地黄,加白芷、柴胡、干葛、紫苏(各等分)。96妇人血虚。往来潮热。加柴胡、白茯苓、地骨皮(各八分)、荆芥、薄荷(各六分)、甘草(三分)。97胎痛。皆由血少。加砂仁、香附、紫苏叶(各八分)。98半产。多在三个月。或五个月者。加人参、白术、陈皮、阿胶、艾叶、条芩、甘草(少余各等分)。99瘦弱妇人。子宫干涩。加阿胶、香附、黄芩、红花(少余各等分)。妇人性急。血下如注。倦甚。加香附、侧柏叶、童便煎、妊娠调理。加黄芩、白术(各一钱五分)、枳壳(七分)、砂仁(五分)。胎损不安。或胎漏。加白术、黄芩、地榆、阿胶、艾叶、香附、续断、枳壳(各等分)胎痛。加香附、紫苏梗、砂仁、枳壳(各一钱)倍熟地黄。妊妇寒热。加小柴胡汤,去半夏、气虚。再加参术(各一钱五分)。临月服催生。加大腹皮、陈皮、白术、黄芩、紫苏梗叶香附、白芷、甘草(少余各等分)、或用益母丸。瘦妇血少。胎弱难产。加枳壳、乳香、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益母草(一钱)、血余灰(一钱)或用兔脑丸。产后补虚。加参术、陈皮(各一钱)、甘草(炙四分)、干姜(五分)、去芍药、如发热。再加茯苓、柴胡(各八分)。产后去血过多。昏运。加荆芥穗(二钱)、去芍药、地黄、产后生肠不收。由气血虚。加人参、白术、黄、甘草、升麻,去芍药、地黄。产后着恼。加香附(一钱五分)、干姜(炒)、青皮(各五分)、去芍药、地黄产后惊风。加茯苓、天麻、防风、黄、官桂、甘草(各等分)去地黄、有痰。加半夏、陈皮(各一钱)。产后痢。加黄芩、桂枝、枳壳、木香、槟榔(各七分)、去地黄。产后多汗。加黄(一钱)、桂枝(五分)。产后血风。四肢螈。加天麻、荆芥穗(各一钱)。产后恶露。欲行不行。作痛。加牡丹皮、玄胡索、红花、泽兰叶、官桂(各等分)、五灵脂产后咳嗽。加旋复花、前胡、杏仁、白茯苓、陈皮,去地黄、芍药。产后心虚。怔忡不定。言语错乱。加人参、茯神、远志、麦门冬(各一钱)、甘草(三分)、去白芍药、地黄。产后恶露不行。结成块。疼痛不可忍。加没药、血结、官桂、桃仁、红花(各等分)、莪术、五灵脂。产后浮肿。加白术、白茯苓、陈皮、大腹皮(各一钱)、去地黄、鲤鱼汤煎产后脐腹痛。加炒干姜、官桂、香附、没药(各等分)。产后血块痛。加蒲黄、玄胡索、牡丹皮(各等分)、官桂(少许)。产后泻。本方。去当归、地黄,加白术、茯苓、陈皮(各一钱)、甘草(少)、干姜、白扁豆(各等分)。乳不通。加白芷、青皮(各七分)、木通、穿山甲(炙各一钱)。恶露不止。加炒黑蒲黄、白芷、百草霜、荆芥穗、地榆(各等分)。三、儿科小儿血热。加黄连、连翘(各六分)。小儿痘疮不活。血少故也。加黄(一钱)、桂(三分)、紫草(五分)。小儿尾骨病。加山药、知母(酒炒)、桂(少许)。四、外科疠疮。加青皮、柴胡、海藻、昆布、黄芩、贝母、香附(各一钱)。诸疮内托。加黄、连翘、黄柏(各等分)。诸疮发散。加防风、羌活、荆芥、连翘、牛蒡子(各等分)。诸疮毒溃后。血虚。加人参、黄、白术、甘草(各等分)。妇人吹乳乳痈。加蒲公英(一钱五分)、金银花、石膏、贝母、香附、青皮、连翘、甘草节(各八分)。血风疮。加防风、黄柏、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苦参(各等分)、甘草(少)。上四物汤加减方法也,详病虚实增损用之,思过半矣。(注:临床运用一定要据脉证用药)★临床究竟应如何看病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仔细诊察是准确辨治的前提中医注重四诊,绝不能去先看化验单。望、闻、问、切,我们每个都要准确掌握,并且要有高度敏感性。如果我带徒弟,一定要求对四诊敏感。病人打个喷嚏、擦个鼻涕就要马上知道哪个地方有毛病并及时做出反应,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要想准确就必须要全面而仔细地诊察。因此,全面仔细诊察是准确辨证的前提。这样讲可能有些空洞,有些东西大家会觉得茫然,吃不透。由于时间缘故,我在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我曾治疗一个八年恶寒的病人,五十多岁,女性。大热天的,病人未进门就要求先关空调。进来一看,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女人。一翻开她所穿的衣服,军大衣里面是羽绒服,羽绒服里面是棉衣,棉衣里面是毛衣……她老公背包里背着一大袋毛巾。我问:哪儿不好?她说:骨头、心脏都是冷的。她老公接着说:她的毛孔都是张开的,稍冷就不行,出汗很多,所以要背一大袋毛巾,一出汗就得擦干,以防受凉。病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寒大虚之人。又问:得这病多久了?答:八年。再问:哪里人?答:广州人,是部队团级干部。我一摸脉,脉滑而有力,仔细一按,更有力!我想,一个病了八年的汗漏不止而且严重恶寒的病人为何脉是滑而有力的呢?然后我就开始仔细问诊。中医问诊是有目的的,不是简单地按照“十问歌”来问诊。问:口干吗?答:口渴。又问:想喝冷水还是想喝热水?答:我只想喝冰水,但是不敢喝。再看舌苔,满舌的白色厚腻苔,舌苔很厚以致看不到舌体。治疗了八年,中医西医都看遍了,就是没有明显效果。原来她不是一个虚证,而是一个湿热蒙蔽清阳,阳气郁遏在内的病人。舌苔白厚腻,说明有湿象,脉滑有力为阳气伏郁。我给她开了一个“三石汤”,两个月后病人开始减衣,半年后痊愈。这个病例告诉我们诊察要仔细。如果当初我不知道看脉,不知道看舌,我就不知道病人的病性。现在好多医师压根儿就是不会看脉。望、闻、问、切四诊要一丝不苟。《内经》讲“凡治病必查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孙思邈讲过:“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就是说临床上看病要一丝不苟。我的学生不管是上课还是上门诊,我都要求他们关手机。不关手机你能高度集中吗?能对病人负责吗?不管面对的病人是谁,思想都要高度集中,不受干扰。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只有全面而仔细地诊察才能准确地辨证论治。2.中医临床辨证的关键是辨清病性与病位要知辨证、论治为两手功夫。中医治病首先是辨证,那么辨证的关键是什么?是不是都要从八纲到六经到三焦到脏腑等等辨证都走一遍?不是的。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都是以八纲辨证为基础的,阴阳只不过是总纲而已。八纲辨证中的阴阳是总纲,具体落脚是六个字:寒、热、虚、实、表、里。我们作为中医老师,应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这样才能让人容易接受。辨证也一样,我们辨证分析的关键是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究其实质为两个: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1)病变部位:中医讲部位是以脏腑为核心,不是讲的解剖而是讲的五脏体系:中医论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五脏与六腑,五脏与四时,五脏与经脉,五脏与五官九窍,五体……等相联系。此处,辨表里与上下亦属辨部位。(2)病变性质:不论是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都要掌握。什么是外因呢?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什么是内因呢?情志饮食劳倦。什么是不内外因呢?“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还有痰饮、瘀血、宿食等等。这都是病性。临床辨证的关键就是这两条。无论是什么病都要先搞清楚什么病位、什么性质。比如感冒:本属表证,但也要分辨时以上焦气分还是以全身卫分为主,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哪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在全身症状有哪些(全身发热、四肢酸痛无力等)。而风寒、风热、暑湿则是其性质。我们作为中医,对每一种病的辨证纲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定要勤奋读书,刻苦实践。你不勤奋读书,就没有理论功底,你不实践就不可能准确辨证论治。我们临床上会遇到很多复杂的病,无论是诊常见病还是疑难病都必须掌握这两点。我举个例子:前几年,长沙旁边有一个宁乡县,某局一位女局长让其丈夫送来看病。我问:你哪儿不舒服啊?她二话不说当着我们的面就开始解衣服。衣服解开一看,右边乳房乳头下缘有一条筋肿起来,就像是一根铁丝埋在皮肤下,有筷子粗,直插少腹。并一再声称,疼得要死,晚上睡不着觉,疼得大喊大叫。西医诊为肋间神经炎。怎么都治不好。而且只有右边肿疼,左边没有。我摸一下,皮色不变,触之疼痛,不能碰触。西医讲开刀,如何开呢?开哪里呢?最多用点消炎药。我问她,痉不痉挛,发不发烧,疼痛如何?她说:不发烧,不抽筋,只疼痛。肿起的地方一不黑,二不紫,三不发烧,也没有移动。那么中医诊断是什么病呢?其肿痛起点为期门穴下,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所以这个部位的病变是肝经的病变。这不就找到病位了吗?再辨性质:局部肿起,皮色不变,两个月未移动。尽管皮肤不黑不紫,但未移动,并且剧烈疼痛,说明是气血瘀滞。处方: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王氏血府逐瘀汤为两个方组成: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因其为肝经气血瘀阻疼痛,再加玄胡。这样处方就清楚了。患者服药10剂后,裤带以上症状消失,再服10剂后痊愈。如果我不清楚肝经循行部位,就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更不会给她治好。那么,这是什么病呢?这是肝经经脉的瘀阻证。怎么只有右胁而左胁没有呢?这就是病症表现的特殊性。当好中医不容易,当一个名中医更不容易。现在名医多,除了政府封的,还有自己封的。但不管怎样,一名好的名中医应该是老百姓封的。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所以,要当名中医有几个条件:①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②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③要有敏捷的思维反应。只有做到专业很熟练,久而久之才会有高度的敏感度。《内经》讲:上工治病十全九,中工治病十全七,下工治病十全六,所以要当好名中医不是那么简单的!湖南医学院有一个教授,他儿子发烧四十多天,经医院多次会诊,诊断始终也不明确。一会儿说是白血病,一会儿说是败血症……其中一个认识我的刘老师提出来:可以请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熊教授会诊。话还没说完,老教授一听是中医就急了,说:西医都看不好了,中医能看好?刘老师又说:熊教授很厉害,很多疑难杂病都被他治好了。然后刘老师给我打电话,并说起这老教授不相信中医。我一听,你不信中医我就要偏给你看病。我跟刘老师说,让他们过来看病吧。病人来了之后,我问:哪儿不好?答:发烧四十多天,每天都是40℃左右。又问:是一天到晚都40℃吗?答:不是,只有下午和傍晚时是40℃,上午一般是38.5~39℃。再问:还有哪儿不舒服呢?答:腹胀,腹痛,脐周胀得厉害。我又问:大便怎么样?答:大便稀。一天几次?答:一天两次。又问:还有呢?答:不想吃饭。通过问诊,已经抓住他的主要症状了:①持续高烧四十天,下午厉害,即我们所说的日晡所发热、午后尤甚。②大腹胀。③大便溏。④吃不得饭。再看舌脉:脉滑数,舌上黄厚腻苔。在看病的同时,老先生连续问了五次:治不治得好?我说:应该治得好。有没有得救?答:应该有得救。真的治得好吧?答:应该治得好。好久得好?答:吃药后再说。应该治得好不?我答:应该治得好!看完病,老先生下楼就跟刘老师讲我坏话:你这熊教授到底怎么样?看病只五分钟就看完了!刘老师就打电话问我说他们不放心,我说我知道他不放心。刘老师又说:他说他儿子都发烧四十多天了,你只看了五分钟就把他打发了。我说:他烧了四十多天我就得给他看四十多天吗?五天后,老先生来了,进门就给了我一个90°鞠躬,感谢我救了他儿子。我这才想起来这就是医学院那位老教授。老先生说:服第4剂药就退烧了。那么,这是什么病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说明有湿热;大腹胀为湿热胶结肠中的特点,以致热退复热。这就要通大便,用下法。但此下法与《伤寒论》下法不同。《伤寒论》承气汤用于大便硬,下到大便溏为止,而本案例则应从大便溏下到大便硬则止,用的是枳实导滞汤。这个病例告诉我们,辨证论治要分析病变部位、病变性质,辨清了这两点就会让你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抓住病位、病性这两个方面,这是辨证的关键。3.临床施治的关键是因证选方在这里,有必要强调,现在全国中医的通病是普遍不开方。中医治病讲究的是理、法、方、药,中医应诊是开方而不是开药,是因证而选方。古人看病开方讲究的是章法、汤头,而不是按症开药。如果你按症开药就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病人讲三十几个症状出来,那你怎么开药?你的思维都会不清晰。比如一个病人,问他哪不好,他说头痛;当你问他哪一块痛时,他又会说胃痛;问饭前痛饭后痛时,他又说腰痛;问他哪边痛时,他又告诉你腿麻;问他左边麻右边麻,他又会说身上长斑等等。越搞越糊涂。若医生思维也不清楚,那就麻烦了。难道病人说三十个症状你也开三十个症状的药吗?所以说中医治病的首要问题不是立法而是选方。立法是文字上的功夫,是写书写病历时用的。如果一个腰痛的病人,你纯开补肾的药治腰痛,是不起作用的,起作用的是方。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医生不会开方、开不出方。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背不到方。我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背首汤方。其中一个博士反应很快地说:那不背死人那!我说背书不会背死人的。你看历史上有记载背书背死人的吗?要是背书能背死人,那我不死了好几次了!背个汤方算什么?没有这个功夫如何治得好病?那么,我们要怎样学方剂呢?①要背方剂组成、君臣佐使、原用量和煎服法。②必须记方剂的整体作用。它与西医不同,不是讲每味药物作用而是讲组成后的作用。一个方剂有许多药,组成后起什么作用?一味药会有多方面的作用,就如同人有多种身份一样。我既是老师,又是医生。现在我在讲学是老师,上门诊时我又是医生。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麻黄,其基本作用是散寒、发汗、解表、平喘。麻黄配桂枝,组成为麻黄汤,起的是发汗解表的作用;麻黄配石膏,组成麻杏石甘汤,是宣泄肺热,治肺炎、高烧、喘嗽等;麻黄配连翘赤小豆,组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治湿热郁表之黄疸。而麻杏苡甘汤里,麻黄配杏仁苡仁,是治湿热郁表之肌肤疼痛。同样是一味麻黄,因为配伍不同,治疗作用也不同,中医治病讲究药物配伍,这是中医方剂的奥妙!我讲个开汤方的故事吧。前几年某医学院有一个教生物的女老师,二十多岁。去我的门诊看病。她说是院长介绍她过来的。一来就说:我听说您是专治怪病的?我说:你哪儿不舒服?她说:身上流黑汗。医院会诊为内分泌失调,医院找院士看过,还是诊为内分泌失调!她拿了件内衣过来,一看,内衣上都是蓝黑墨水样汗渍。我就问她:是白天流汗还晚上流汗?答:就是白天流汗,其他都好,能吃能睡,无任何不适。看脉,略数,看舌,舌红少苔。再问诊,诉手脚心热,口干,诊为“阴虚自汗”。中医认为,自汗证有阳虚自汗、表虚自汗、气虚自汗、热甚自汗,很少有阴虚自汗。而其问题就在于她是流的黑汗。《内经》上讲“在色为黑,在脏为肾”、“肾风之状,……其色炲”。炲者,煤灰也。黑色属肾,说明肾脏的虚热所致黑汗,肾阴虚而有热引起自汗。于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龙牡各20g治之。加龙骨牡蛎,其目的在于迅速止汗。服药半月后,不流黑汗了。医学院的教授把我的方子拿去研究后说,诀窍就在于这龙骨和牡蛎上。后患者一月后复发,复流黑汗。医学院教授就给开了个方:龙骨40克,牡蛎40克,再用黄芪60克,以加强止汗作用。患者服药一周后未愈,黑汗照流;两周后还无效,患者又来找我,我说:你还得吃苦药。再开知柏地黄丸,半月而愈。这个人是肾气虚热而自汗,而黄芪龙牡汤是治气虚自汗的。这个病例给我们的教训就是:用方必须准确,要因证而选方。必须辨证论治,因证选方,不能随便乱开药。我们的古人制方不是乱来的,不是长期验证的方子是不会乱写乱用的。如果我们能长期使用,就会有所认识,有所创新,有所发挥。在这里,我再讲一个用古人方的故事。我第一次治疗一个狂证的患者,是个18岁的农村小伙子。癫狂症。大冬天的,每天身上一丝不挂到处乱跑乱跳,力大如牛。要几个人才能把他抓回来。抓回来后锁在楼上。以前农村的楼是那种木板楼。锁起来后,他日夜不睡觉不穿衣,就在楼上跳。其父怕木板楼被他跳坏了,就吓唬他说:你再跳,就把你杀了!说完其父就回头在院子里劈木柴。这小伙子听了这话后当真了,生气了,就在楼上四处翻找,居然找到一把鱼叉,对准他父亲的脑袋就掷过去。刚好插入父亲头前一尺处的土地里。一看,入土深几寸!父亲吓倒了。病家请我去治,我当时二十多岁,好胜心强,就想治疑难杂病。别人说治不好,我就偏偏想治好给你们看,我就去了。问他父亲:打人吗?答:不打。把门打开了,我一进去,病人就哈哈大笑,说:哎呀,你来啦!你来啦!然后朝天吐了漫天的唾沫星子,他说这是天女散花呢!我一看,这不是躁狂证吗?痰热躁狂,用礞石滚痰丸,3剂。原方有礞石30克,大黄10克,3剂吃完后,问他父亲怎么样,答:拉了几回肚子。我又问:还跳楼吗?答:日夜不停地跳。穿衣服吗?答:不穿。改方,用生铁落饮,也开了3剂。这下连肚子都不拉了。我又去看病人,其父说饿得特别快。再诊:力大、怕热、能吃,改用当归芦荟丸3剂。3剂后复诊,问其父:还跳楼吗?答:日夜跳楼。穿衣服吗?答:不穿。吐唾沫吗?答:还吐唾沫。我一听,这不一个症状都没好吗?我想我还开什么方啊!我得回去好好想一晚才能给你开方子。其父说:好。回去时我想,火热阳亢,吐唾沫痰涎,明明是痰热躁狂啊,为什么那些方子无效呢?还有什么方可以治疗呢?突然,我想起张仲景有一个风引汤。“风引汤治热瘫痫”,书里就这么简单提了一句。此方的基本组成为桂甘龙牡汤合三石汤。还有,干姜配大黄,还有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重在镇潜。开始觉得方子怪,就想拿来试试看。于是用风引汤再加皂角一味治之。我跟他父亲说:这方要是再没效,你就不要找我了。三天后,其父找我,说已经不跳楼了,想睡觉了,要盖被子了!再连服5剂后诸症平息。这个病人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一直未再发病!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古人的方不是没有用的,而是我们不会用。关键在于因证选方,方证必须合拍。所以我们要继承,只有继承才能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经典经验方疏肝理脾汤主治:肝脾不调,慢性肝炎以及早期肝硬化等肝病。组成:柴胡10g白术12g香附10g党参30g泽泻20g制首乌15g丹参30g三七粉7g加减六味地黄汤主治:头痛组成:生地18g枣皮12g山药12g丹皮9g茯神9g泽泻18g当归9g天麻9g菊花9g龙骨24g黄芪18g天麻钩藤饮主治:中风组成:天麻9g钩藤10g白芍12g白薇12g白菊12g酒苓12g生石决明30g牛膝9g桑寄生12g全瓜蒌12g竹沥12g天竹黄9g奇效四物汤主治:月经不调、血崩组成:黄芪30g纹党9g白芍12g生地18g当归6g川穹6g阿胶珠12g艾炭12g条子苓9g焦术9g甘草6g过路黄3g麻黄四物汤主治:荨麻疹组成:麻黄3g杏仁9g防风9g生地24g赤芍12g玄参12g土茯苓15g丹皮9g黄柏9g银花9g加减甘麦大枣汤主治:抑郁症组成:大枣5枚(去核)浮小麦6g甘草15g郁金9g枯矾15g炒枣仁18g茯神12g银柴胡12g钩藤9g小柴胡汤主治:呕吐不止组成:柴胡、党参9g姜半夏9g黄苓9g生姜三片炙甘草6g大枣3枚大补阴丸主治:牙痛组成:生地24g炒知母12g盐水炒黄柏12g炙龟板24g淮牛膝12g地骨皮12g只做参考,尽信书不如无书,辨证制胜!Theend~内容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