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概况:
正式名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TheSocialistRepublicofVietNam)
首都:河内(HaNoi)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年)
民族:有54个民族,其中京族占总人口的90%,岱依族、傣族、芒族、华族、侬族人口均超过50万
语言:通用越南语
宗教:主要宗教为佛教、天主教、和好教与高台教
行政划区:全国分为58个省和5个直辖市
地理区:北部高地、红河三角洲、东南山脉、沿海低地、湄公河三角洲
主要河流:湄公河、红河
地理位置: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东面和南面临南海,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北与中国接壤,海岸线长达多千米
气候: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24°C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
自然资源
越南有50万公顷的沿海水上森林,金瓯省分分布有大面积的水上森林。海洋生物有种,其中鱼类种,蟹种,贝类多种,虾类75中。森林资源约万公顷。贵重木材有铁杉、格木、玉桂木、樟木、榛木、花梨木、柚木、丁香、朴树、红木、麻栋、乳香树、缎树、绛香木、黄檀等。越南格木产量很多,格木是印度支那四大名木之一,木质坚硬耐用,花纹非常美丽,驰名国际市场。此外,越南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锰、铬、铝、锡、磷等,其中煤、铁储量较大
经济
越南政府近年重视和大力投资远海捕捞,渔船增加艘,捕捞能力由年的万吨增至万吨。此外,越南还是个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水稻和玉米的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84%,占耕地面积的86%。湄公河三角洲耕地面积为多万公顷,稻田占91.7%,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一半,是越南商品粮的主要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里曾经是世界三大“米仓之一。越南畜牧业大体分为家畜饲养和家禽饲养两部分。其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很低,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水牛和黄牛以及为数不多的骡马、山羊和兔子。年,越南工业和建筑业完成产值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41%
交通运输
越南的交通运输是越南经济中最薄弱的关节,虽然交通运输业进行重新组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运输行业上一直落后于其他国家。
铁路:越南铁路总长千米,干线全长千米,其中包括6条干线和一些支线
公路:越南公路总长13万千米。其中国道为1.5万千米,其余的都是连接各县乡的公路。
水运:越南水路总场1.1万千米,交通部直接管辖的八大港口为下空龙、海防、炉门、归仁、义安、芽庄、岘港和西贡港。内河运输能力约万吨,海运运输能力为84万吨。
空运:全国共有大小机场90个,其中15个为民用机场。3个国际机场分别为内排机场(河内市)、岘港机场(岘港市)和新山机场(胡志明市)
教育
越南从年开始普及9年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2%。目前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儿教师、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
普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学制为12年:第一阶段为5年小学,第二阶段为4年初中,第三阶段为3年高中。
著名高校有河内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顺化大学、太原大学、岘港大学等。
主要城市
河内:越南首都。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称
它从11世纪起就一直作为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6世纪发现为东南亚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名称经过多次更改,先后称为龙渊、龙编、中京、京都等。年,阮朝明命王见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内,遂改称“河内”,一直沿用至今。市内多古建筑,主要有螺城、独柱寺、二征女王庙、玉山寺、文庙等,还有胡志明陵墓。
胡志明市:越南直辖市,最大的城市,也是原越南共和国的首都,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主要景点有堤岸观音寺、古芝地道、仙泉公园等。著名建筑有红教堂、胡志明市政府大楼。
历史年表:
公元前4世纪:在红河流域中下游生活,并逐步形成了称为“雒”的部落
公元前年:秦始皇在该地区设置了象郡
公元前年:建立了南越国。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南越政权存在了一个世纪
公元前年:南越政权被汉武帝派兵破灭,自此后,直至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一个郡县
公元年:成立独立的封建国家
年:正式定国号为越南
年:沦为法国保护国
年9月2日:宣布独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同年9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
年7月:签署日内瓦协定,越南北方获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国统治
年:越南开始进行抗美救国战争。年1月,越美在巴黎签订关于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开始从南方撤走
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年4月选处出统一的国会,7月宣布全国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