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举办第二届类脑经济学研讨会

12月1日至2日,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类脑经济学研讨会在中心校区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德州理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东南大学、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南开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四位会议主席分别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曹廷求教授、明尼苏达大学的李大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的刘树伟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李建标教授担任。

开幕式上,曹廷求表示,类脑经济学的研究是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脑科学、神经科学、实验解剖学等与经济学院经济学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期望各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类脑经济学的研究。刘树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经济学研究与脑科学研究可聚合资源,优势互补,希望通过此次探讨会搭建学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促进山东大学类脑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会议分两天进行,每天各设两场主旨学术报告。

12月1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何浩然教授分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Labormarketdiscriminationagainstfamilies:AcorrespondencestudywithpolicychangeinChina”,该研究基于年我国全面实施“二胎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通过将份虚拟简历投送到个真实工作岗位,并实验操控简历中的性别与独生子女,研究发现由于预期的家庭责任,女性而非男性(特别是独孩女性)会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且当女性接近生育年龄,承担家庭责任的可能性增加时,这种歧视会加剧。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牛晓飞副研究员分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Incentivizingorgandonationbyswearinganoath:Theroleofsignatureandritual”,该研究基于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器官移植供需不平衡的现实背景,提出了一个新的器官捐赠助推机制(即宣誓),实验通过操控宣誓流程中的不同元素(即誓词,签名和仪式),研究发现签署誓言和仪式化誓言能够显著提高器官捐赠登记率,但仅提供誓词不会提高器官捐赠率,并且这些结果在被试做出真实的器官捐献行为决策时仍然稳健。西南财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ChewSooHong教授分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Decisionerrorandchoice(mis)perception:Contingentreasoningfromhypotheticalknowledge”,研究了事前或事后的排除决策错误过程,其主要结论包括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感知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实验中被试对博弈形式的误解会影响到决策,同时,在被给予第二次机会时,被试能够修正决策,这种事后的修正行为体现了学习效应;而如果通过实验设计使得被试能够利用假设性知识来进行事前的相机应变,Allais悖论中选择一致结果的被试比例会更高,在MontyHallproblem中选择符合概率论结果的“换”比例也更高。

12月1日下午的学术报告环节中,刘树伟教授分享了团队学术成果“静息状态下的默认与注意脑网络”,该成果的第一个研究是通过招募双生子采集其静息态的功能磁共振图像,发现默认脑网络受遗传因素影响,第二个研究则发现静息态下的大脑低频振幅与执行控制的个体行为学相关,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连接对执行控制个体差异有更强的预测性,第三个研究探索注意功能的三个子网络,即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与静息态大脑功能网络之间的关系,发现自发性脑网络可以反映注意功能,大脑的局部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预测注意行为的表现。复旦大学戴伟辉教授分享了研究成果“基于人体多模态信息的认知-情感计算”,该研究基于人机融合的心智模式这一实质问题,构建多模态认知-情绪的脑机制模型,考虑包括物理空间、社会心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多空间融合分析与计算,并展现了其在疫情防控、课堂观测、网络心理计算、即时营销、工艺设计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消费者认知计算等多种场景下的应用,尤其是基于该研究的智能体检设备产品的开发等,使科研成果转化得到提升。西南财经大学RichardEbstein教授分享的研究成果是“Alocuscoeruleus-norepinephrne(LC-NE)approachtomodelingattentionindecisionmaking”,该研究指出LC-NE系统是注意效用模型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其能够通过集中注意力来提高学习速率,在涉及到选择性注意与任务表现的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小鼠/猴子进行的实验也表明LC-NE系统的活动(phasic-tonicfiringpattern)与对奖励或损失的不同行为反应是相联系的,NE可作为neuromodulator能够调节对任务表现的神经处理过程。

12月2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环节中,德州理工大学GlennJ.Browne和EricA.Walden教授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Ageneticbasisforinformationsearchpropensity”,该研究通过收集名被试的颊拭子,并让被试进行信息搜索任务,发现rspolymorphism(onevariationinthecholinergicreceptornicotinicalpha4(CHRNA4)gene)与搜索持续时间和搜索的信息量都有关联,携带C:Cversion的rs的个体在做决定前比携带T-alleles的个体多收集了25%的信息,但在每条信息上花费的时间却少了13%,故人们在搜索信息时的不同倾向具有很强的遗传基础,这对互联网搜索策略、信息使用和信息系统设计均有启发。浙江大学陈发动研究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Predispositionsandattributelatenciesbothcontributetosocialpreferences”,该研究探究了个人倾向和选择过程的时间动态如何影响社会决策,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时间压力与时间延迟的不同影响下解释个人差异,借助一系列的独裁者博弈,利用计算机鼠标追踪和时变漂移扩散模型分析发现自私的被试相比他人收益时会更早处理自身收益,而亲社会被试则相反。中国人民大学的陆方文教授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Theimpactofselforsocial-regardingmessages:ExperimentalevidenceonantibioticspurchasesinChina”,该研究探究了不同信息类型(自我健康信息和社会健康信息)作为低成本的助推机制如何影响人们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购买行为,研究发现与自身健康信息相比,社会健康信息能够显著降低人们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购买量。

12月2日下午的学术报告环节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潍坊学院神经决策实验室主任王光荣教授分享团队最新研究“Theneuralcorrelateso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ht/6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