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国际首次她还一举斩获三百万

披肩的秀发,优雅知性的黑框眼镜,笑起来充满亲和力。如果没人介绍的话,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难将眼前这个清瘦利落的女科学家和她所研究的太赫兹探测、超导电子学、射电天文这些深奥领域联系到一起。出生于山东青岛的李婧,是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届校友,现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走进她的故事,你会发现李婧如今所拥有的光环与她多年的奋斗历程是分不开的。

年9月25日,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全国9大领域的50位青年科学家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李婧就是其中之一。获奖者每人将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万元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名单一公布,李婧所在的初中同学群就“炸锅”了,大家纷纷留言表示祝贺。曾任李婧初中三年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吴大刚提起她时表示印象非常深刻,说她从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李婧是个典型的好学生,学习认真扎实,特别勤奋,成绩一直稳定在班里前几名。”吴大刚说,“但她又不是个‘书呆子’,初中三年都是语文课代表,除了理科,文字水平和文学素养也很高,整体素质非常好。”

不仅如此,李婧更是拥有着不服输、能吃苦,做事能坚持的宝贵品质。据吴大刚回忆道,当年校运动会上,没人报名参加中长跑的时候,是李婧主动站了出来。“她其实也不擅长中长跑,但是她没有退缩,从报名开始就每天在学习之余主动练习,我经常看她在操场上跑步。”

李婧的成长经历打破了人们“‘学霸’只会学习”的偏见。在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积极主动”“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等关键词围绕着她。之后,李婧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东南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学习,在这座百年学府的坚实厚土中成长,她的科研梦变得愈发清晰。

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读研深造的李婧,在研究生期间东渡日本学习当时最前沿的高能隙氮化铌隧道结制备技术。初出国门、独在异乡的艰难横亘在面前,从语言、到生活、到学业……

她曾不分昼夜,废寝忘食,连续十几个小时独自待在实验室,只为配合低温设备的使用和器件制备的持续性。夜晚与周末,常见她孤独却忙碌的瘦小身影;她曾拼尽全力,眼含泪水,搬抬男生都要吃力才能举起的制冷杜瓦,只为倔强的独立完成测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性,李婧迎难而上,与合作导师成功完成氮化铌超导隧道结混频器的研制,并在回国后率先实现基于该类器件的国际首次天文观测。

满怀学以致用的信心和立志报国的信念,拿到博士学位后的李婧继续留在紫金山天文台,从事她所喜欢并热爱的科研工作,追寻着前沿而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构想,探索着先进而具有自主性的科学技术,与她的老师和伙伴们一起,开辟了我国太赫兹天文探测的新天地。

年,已为人母的她舍下不满2岁的儿子,只身前往荷兰TUDelft大学,继续修学先端技术。正是基于那次修学,回国后的李婧参与了她所在团队承担的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例千像元大规模阵列超导探测器成像系统,性能达国际前沿,实现了我国太赫兹阵列成像技术的自主可控。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年“科学探索奖”、年度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第8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李婧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当站在科学探索奖颁奖现场的舞台上,李婧表达了对家人默默支持的感激,“他们确实为我付出了很多。”她说,“我想对热爱科学的女孩们说,坚持做下去,不用管别人怎么说。”

本文素材来自:科技日报、南京妇联、青岛新闻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未名人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qc/12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