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泉州这座山,竟藏着数百年前的官

泉州有这么一座山藏着许多祈风石刻犹如那个时代的官方微博跨越数百年铭记泉州记忆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探访他的秘密

时光重回年,时值南宋淳熙元年十二月初一日。

九日山下,通远王祠,檀香缭绕,鼓乐喧天;九日山前,晋江江面,舟舶遮江,旗幡蔽日。市舶提举(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关长)虞仲房,偕同幕属洪子用、朱彦钦,以及赵德季、赵致孚等皇族成员,来到延福寺旁的通远王祠。祭坛上,已摆好羊、猪、酒等祭品,他们上香、奏迎神曲,虞仲房宣读祈风文,向海神通远王祈风。

这是遵照旧例举行祈风祭海的祭祀仪式。为鼓励商舶来泉贸易,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及皇室成员,每年举行祈风祭典。待祭典完成,他们登游九日山,把祈风的经过镌刻于石上。于是,一方现存最早的祈风石刻“出炉”了。

这只是九日山上10方祈风石刻诞生的一抹掠影。在以“山中无石不刻字”著称的九日山,其东西双峰崖壁上,10方宋代航海祈风石刻,吸引了世界的眼光。这些全国绝无仅有的瑰宝,记载了年至年间的官方祈风盛典,是世界仅存的为往来商舶祈求顺风和平安的文字记录。10方碑文中,记载历次参与祈风活动的市舶司官员共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共58人,有18人为皇族。这也说明祭典由官方主导,体现了宋代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记者见闻

名山多古迹

78方石刻记录历史

南安市丰州镇,晋江中游金溪北岸,距离泉州城区7公里的所在,九日山祈风石刻在一片苍翠山色的掩映下,更添了几分书卷气和沧桑感。3月13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以“山中无石不刻字”著称的九日山。众多石刻群中,以现存的78方宋代以来的石刻最为珍贵,其中有10方12—13世纪的祈风石刻,是世界仅存的为往来商舶祈求顺风和平安的文字记录。“你看,这就相当于那个时代的官方微博,虽然文字不长,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五要素’很齐全。”原九日山文管所所长胡家其指着其中一方石刻风趣地介绍,这是全山现存最早的祈风石刻,也是珍贵的书法艺术资料。记录的是南宋孝宗淳熙元年,泉州市舶司虞仲房率领众幕僚到延福寺侧的通远王祠举行祈风典礼。在胡家其的讲解下,一方方石刻的历史生动了起来:“舟舶遮江,旗幡蔽日,香烟缭绕,鼓乐喧天”是祈风仪典进行时的盛景;“彝典云何哉”是对国运维艰、朝局风雨缥缈时的感慨……每一方石刻,都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的周期性等历史信息,弥足珍贵。

专家讲述

10方祈风石刻

解开国家彝典密码

“宋以来的石刻共78方,其中宋代航海祈风的石刻有10方,记载了年至年间的官方祈风盛典。”随着九日山文保中心负责人何春燕的讲述,一段关于宋代祈风彝典的历史文化密码随之解开。数个石刻“之最”还原祈风“国典”这10方祈风石刻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东峰2方、西峰8方,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有6方,记载夏季回航祈风的有3方。这些祈风石刻,皆记述了时间、地点和参加者。文字为媒,镌刻为证,考古专家们由此析出祈风石刻数个“之最”——时间最早的为南宋淳熙元年(年);时间最晚的是南宋咸淳二年(年);记载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南宋章梾等祈风石刻”,至少17人参加;祈风文字数最少的是“南宋赵师耕祈风石刻”,全文24字;唯一一方记载一年两季祈风的是年的“南宋林枅等祈风石刻”;唯一一方既记载祈风又记载求雨的是年的“南宋方澄孙等祈风石刻”。石刻上的文字,有的虽寥寥数字,却字字精绝、内藏玄机,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史海珍闻。比如:“遵令典”意即遵照法令,说明祈风是官方正式的制度;“修故事也”,说明祈风是由来已久的制度;“待潮泛舟而归”,说明宋时海潮可直达九日山下,参加者可乘船而返;“遵彝典也”,以及两知泉州的真德秀点明祈风乃“国有典祀”,均证明祈风在南宋已是国家祭典……参与者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0方碑文中,记载历次参与祈风的市舶司官员共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共58人,有18人为皇族。从皇族宗室,到泉州郡守、通判、左翼军统制,再到提举市舶、提舶市丞,一个个今人颇感陌生的官衔,证实了祈风祭典的“官方属性”,佐证了典礼规格之高、分量之重。“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体现了宋代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何春燕表示。敬祭海神求赐风祝祷商舶扬帆通航那么,为何选在九日山祈风?答案与泉州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分不开。回拨时针数百年,九日山前的梁安港古渡,一江晋水浩荡东去,波通外海。早在南朝,这里就是著名良港,是泉州最早的对外交通港口之一,一艘艘海船从这里扬帆起航,远涉重洋。彼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乘船至此,在九日山译经三载,为这一方异水奇山平添一抹瑰丽。随着古刺桐港日渐兴盛,宋代泉州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海外贸易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年,福建提举市舶司在泉州设立,管理进出口船舶,实行“抽解”“博买”等职责,治理港口的同时,招徕、接待、管理外商。“当时只能凭风远洋,中外商船,夏御东南风而来,冬乘西北风出海。官府为迎送蕃商首领,鼓励来泉贸易,每年举行祈风祭典,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在胡家其的讲述下,一幅官方祈风祭典的历史画卷渐渐展开——九日山下,通远王庙,檀香缭绕,鼓乐齐喧;晋江江面,中外商船,舳舻相衔,帆篷如云。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盛衣毕至,祭坛上陈列羊、猪、酒等祭品,众官上香,奏迎神曲,宣读祈风文,向海神通远王祈求赐风,让商舶往返畅行。仪式非常隆重,待礼成后,参与者在延福寺宴饮,乘兴登游九日山,再将祈风的经过镌刻于山中岩壁间,留下不朽的记录。往事越千年。如今,这些凝固古老海神信仰的祈风石刻,是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城市记忆,也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缩影,还是古代世界文明通过海洋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它所承载的开放包容、和谐共赢理念,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借鉴。

 

★《祈风文》(节选)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者,神也。是以国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岁而再祷焉。……舳舻安行,顺风扬颿,一日千里,毕至而无梗焉。是则吏与民之大愿也。——泉州太守真德秀★现存最早的祈风石刻原文:淳熙元年,岁在甲午季冬朔,吴人虞仲房帅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祈风于延福寺通远祠下,修岁祀也。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译文:淳熙元年岁次甲午()十二月初一日,江浙人虞仲房带领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等人),到延福寺侧通远王祠祈风。这是遵照每年旧例举行祈风祭海的祭祀仪式。参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字数最少的祈风石刻原文:淳祐丁未仲冬二十有一日,古汴赵师耕以郡兼舶,祈风遂游。译文:淳祐七年岁次丁未()十一月廿一日,开封赵师耕以泉州郡守兼市舶司提举身份祈风礼成之后游览(胜区)。★唯一记载祈风又求雨的石刻原文:宝祐戊午四月辛卯,莆田方澄孙被旨摄郡兼舶,越十有八日戊申,祈风延福,寿阳纪智和、开封赵梦龙、三山彭樵、王广翁、赵时僠、豫章李宏模同会,遵故事也。时农望方切,并以雨祷,瓣芗谗兴,霢霂随至。乃书于石以纪之云。译文:宝祐六年岁次戊午()四月辛卯日,莆田方澄孙,接受圣旨代理(泉州)郡守兼市舶司提举,过了十八日戊申(日),到延福寺祈风。寿阳纪智和、开封赵梦龙、福州彭樵、王广翁、赵时僠、豫章李宏模等人一同聚会,遵照以往例行的事。当时农夫望雨心情刚切,兼以祷雨。果品香花才开始陈列,蒙蒙细雨随之而来。于是在石上刻写以纪这件事。

来源:东南早报

记者:张素萍许钹钹王柏峰

通讯员:林灿鑫

编辑:麦彬彬

点和

为泉州宝藏点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wl/12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