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初识东南rdquo名家

  9月21日,伴随着“百团大战”的举行,“新生文化季”拉开帷幕。校团委多管齐下,采用多种方式筵请名家大师作专场演讲。自去年开始,在新生文化季“初识东南”名家讲坛环节中进行创新,在坚持原有讲座模式的基础上,请院系团委邀请本院系或本领域的名家大师前来演讲。

  9月23日下午,法学院院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刘艳红教授主讲的题为“法的精神和要义”讲座在人文讲座报告厅举行。讲座开始,刘艳红教授旨在通过讲座帮助大家提高人文情怀,拥有自我的独立认识。她结合今年法学院的教学改革,用“吸收怎样的经验,得到怎样的果实”来告诉同学们正确培养自我的法律和人文意识的重要性。“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刘艳红教授形象幽默地利用“情商”“游戏”等大家熟悉的概念与社会现象来解释法律的含义,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讲座的主题。刘教授从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两个维度阐释了“什么是法”这一命题。对于当下社会对西方法治的推崇,刘教授强调道,“我们不能抹杀事物的多样性,我们要对法律社会保持应有的自信,也不能太过理想化,要尊重差异。”刘艳红教授还从高校现实案例出发,告诉了在座同学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和树立法律思维、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告诫大家要知法、识法、守法;要有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逻辑。最后,刘艳红教授指出“法律、人文及科技是无法分开的,大学生在重视科学技术、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

  9月23日下午四点,应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团委的邀请,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创者之一,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获得者”,92岁高龄的徐家福教授来校作精彩讲演。徐家福教授在讲座中从五个方面通过许多生动形象的例子,向在场同学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的诞生与发展历程,阐述了计算机科学对人类社会进程的重大影响并指出计算机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计算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工程等基本问题的定义和内涵,以及他对计算机学科的独到见解。徐教授还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数十年的科研历程,分享了他对学习、成长、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诸多感悟。讲座中,徐家福教授着重强调了语言这一基本问题。他认为,语言既有通俗理解,又有精确理解,语言的种类包括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在阐述语言这一概念中,徐教授就数据、信息、工具、现代、现代化等关键词的意义作了精确定义,并指出语言强调语,重在写,言语强调言,重在说。他教导同学们:“学生学习计算机,就要知道计算机是现代化信息处理的工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学以致用,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个螺丝钉的作用。”

  9月23日晚,“初识东南”系列名家高层演讲活动——由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书运教授主讲的《“机情”与梦想》讲座在教一举行。蒋书运教授讲述了机械发展历程,通过对国内外制造业中一些典型产业发展的讲解,使同学们对机械工程及机械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蒋书运教授从机械工程(设计)师的角色引出了成为一个设计大师需要创造力的观点,又通过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实例讲述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最后,蒋教授提出了对在校本科生学习生活的看法和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详细讲解了工科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为在校大学生特别是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

文:曲慧高畅党一菲张文清

图:王哲赵浩祯

责任编辑:焦系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wl/5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