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上海师大钟翀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整理与研究”即将推出重要前期成果——十卷本大型图录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该书由李孝聪(上海师大特聘教授)、钟翀等主编,并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这一成果也是上海师大“光启臻选”系列著作之一。
该图集为国图所藏山川名胜舆图的汇编,将完整收录该馆藏代表性山川名胜舆图70余种、近幅,此类舆图的创作年代自明至民国时期,跨时近年。全书卷帙浩繁,分川图、山图、名胜图三大部分,涵盖我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与传统名胜,是研究我国古代舆图、历史地理、绘画、疆域的第一手资料。此书拟采用大开本全彩精印高清图像,并通过详明的著录与解题,完整呈现此类古地图所富集的文献资料原貌。
该图集对于全面收集、系统整理、深入研究相关地图资料,具有填补我国古地图的研究空白、完整构建中国历史地图学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不仅可为今后我国历史地图学研究提供一类基础文献,而且由于此类传统舆图所展现的史料的独立性与关联性,也将为其在地理、考古、艺术、建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不同于以往的突破与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此类舆图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创作背景各异、信息量巨大,直观反映了我国五千年农耕文化与大好河山,有助于深入发掘、充实中华古地图文献资料宝库,对促进我国地图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当代中国,其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尤为凸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研究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开展针对此类传统特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深入研究。
钟翀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历史地理学科带头人及博士生导师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城市地图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历史形态学工作坊”负责人
研究领域为历史人文地理,主要方向为历史地图学、聚落历史地理与历史城市地理、区域历史地理,近年专注于古地图与近代地图、城市历史形态学、东南地区社会文化史地等领域的研究,并在古地图研究、聚落调查与空间分析、计算机制图与手工制图、中日史地研究与交流等方向上形成一定特色。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日本所绘中国近代城市地图集成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军测制中国城镇聚落地图整理与研究”,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早期近代城市地图的我国城郭都市空间结构复原及比较形态学研究”及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基金、浦江人才计划等科研项目。已出版专著《北江盆地——宗族、聚落的形态与发生史研究》、编著与译作有《旧城胜景——日绘近代中国都市鸟瞰地图》(含增订版)、《温州古旧地图集》、《上海城市地图集成》(与孙逊合编)、《上海老地图(城市印记珍藏版)》、《敦煌民族语言》)及古籍点校本《诸蕃志》等10种,论文及各类译文、随笔等70余篇。
文章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