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东南队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如何转化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在全市率先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取得的成果多,得到市政府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认可,批准成立重庆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重点实验室,为全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做出了示范,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搞好成果转化,他们又联合重庆市地质调查院开展了“重庆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对策研究”。

“调查容易,成果转化难。”该队是怎样攻克成果转化难题的?记者近日前去采访。

提升调查质量

为特色优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从年起,该队就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的重庆市系列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项目。累计完成重庆市1:2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面积5.67万平方公里,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面积1.22万平方公里。获得了土壤、岩石、大气、水和农作物等样本14.8万多个,分析数据多万个,基本揭示了全市主要农用地土壤养分丰缺和环境质量状况,土壤元素背景等重要土壤信息。

“特色优质土地资源如何开发利用,首先要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承担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川东南队化探院院长严明书说,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重要生态地球化学现象和问题,单独立项进行调查,提高调查精度和质量。开展的项目主要有《重庆市都市经济圈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重庆市国土资源1:5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渝北试验区)》、《三峡库区云阳段消落带地区土壤元素形式分布调查评价》等,这些调查,较好地为特色优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通过调查,对重庆都市经济圈平方公里的土地质量作出了评价。数据显示,经济圈有优良土地平方公里,占测区总面积的71.33%。为精准开发,对测区土地利用作了12个区划,哪里可建设都市菜篮子基地,哪里可建设多产业的生态农业综合发展区,一目了然。还提出都市经济圈耕地保护与城市拓展引导、限制方向的地球化学依据,供政府规划提供参考。

“调查还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明书说,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产业空虚,但库区拥有特色优质农产品。为发展三峡库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展《三峡库区地质地球化学背景与柑橘产业布局研究》等。

涪陵榨菜为什么脆嫩可口,奉节脐橙缘何色泽鲜艳甜酸适度,它们的品质与土地质量是什么关系,能适生的土地资源分布、面积怎样?为给出科学答案,川东南队化探院进行了精准调查,他们首次根据涪陵榨菜和奉节脐橙适生的地理气候条件、岩石土壤条件、元素适生量条件等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建立了涪陵榨菜和奉节脐橙适生模式,划出5个涪陵榨菜适生有利区带和4个奉节脐橙适生有利区带,为闻名遐迩的涪陵榨菜和奉节脐橙特色优质农产品扩种指明了方向。

化探院技术人员在进行土壤采样

创新调查模式

为推动调查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为了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更好服务土地利用管理,化探院受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委托,在全国率先制定《重庆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指南》,探索了符合重庆特色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体系,对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目标任务、技术方法、成果应用等作出明确规定。

更突出的是“基础调查+应用专题”项目模式,为推动调查成果应用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典型的是南川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项目。该院根据南川区发现富硒土壤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开展了富硒土壤专题调查。专题调查资料显示,富硒土地平方公里,足硒土地平方公里,两者合计占比98.67%。圈定安全富硒土地范围,为南川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富硒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旅游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专题调查发现水稻、油菜籽等15种农产品及猪、鸡4种畜禽、水产品普遍富硒,为推动调查成果应用转化创造了条件。

化探院院长严明书(左)采集水稻样品

南川旅游胜地金佛山,盛产大树茶和方竹笋,且已形成品牌。大树茶“滋味鲜醇回甘”,各项品质指标符合高档茶标准;方竹笋“脆嫩化渣”,品质优于水竹、雷竹、毛竹等其他竹笋。专题调查发现这两种特色经济作物产地均处在富硒土壤地带。为查明它们的硒含量,进行采样分析。检测数据表明,大树茶硒平均含量为1.28毫克/千克,锌平均含量为59.84毫克/千克,属于富硒、富锌的优质品;方竹笋硒平均含量为0.38毫克/千克,富硒率%,且重金属含量远低于限制标准,食用有益人体健康,安全可靠。这些调查成果,为南川打造名、优、特农产品品牌提供了科技支撑。

创新服务理论

成果推广应用开花结果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转化难”。严明书说,攻克难题要寻求有效路径,最重要的是创新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理念,百姓得实惠,拍手称赞。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果农唐述全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谈了感受。他前几年种草莓,“花开得多,果结得少,而且畸形,不好卖,很多都烂在地里,不想再种了”。正在这里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技术人员发现这里的土壤缺硼,建议施用肥。“真的神了,经他们指点,草莓一下就长好了,不但有卖相,而且味道好,一亩增产多斤,新增纯收入多元。”

化探院技术员采摘果实样品(猕猴桃)

传统的地质调查,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就完事大吉了。化探院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通过评审后,还延伸服务链,将成果进行应用转化。

“调查成果怎么转化?”化探院通过了几年实践,创出了新路径。

一是土地质量调查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就立项调查什么。最近几年,他们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到区县农、林、环保、旅游等部门对接,了解需求,广泛征求意见。“根据需求立项调查,成果有人要,转化就好办了。”在进行1:25万地球化学调查时,发现南川区富硒土壤分布面积大,便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该区得知富硒信息,想开发富硒土地资源,进一步提升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区、市两级财政共同出资,立项开展了南川区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调查采用“基础调查+富硒土壤专题调查”模式,取得了重要成果。南川区根据调查成果,很快做出了打造“中国硒海*养生南川”城市名片的决定。

二是敞开大门,走出“体内循环”。过去,地质队关门搞调查,成果出来请业内专家评审,囿于“体内循环”。该院进行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一改故辙,敞开大门,立项之初就走出去,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成果评审,除地质专家外,还邀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为成果转化铺路搭桥。

三是加大调查成果宣传力度,让大众了解调查成果有什么用,激发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发优良土地资源的兴趣。最典型的是重庆万库粮油有限公司,得知南川区富硒土壤分布广、面积大、便在南川开发优质富硒水稻基地3.5万亩,年实现产值增加0多万元。南川区三泉镇窑湾村根据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开发旅游景点和富硒农产品,农旅结合,打造富硒富氧休闲养生度假胜地,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了精准扶贫。

本文作者:白文起郑小兰刘巧莉刘韶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dz/5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