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佛齐局势对明代香料朝贡贸易的影响是怎么

历史上,除了政治、文化上的要求外,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明代严从简曾言,“按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以故祖训虽绝日本而三市舶司不废。”。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对各类金属、硫磺、香料、药材等消费量很大,其中尤以马匹和香料的贸易为大宗。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对马匹的需求是和其战事紧密联系的,所以这种贸易活动并不稳定,但其对香料的需求则是大量而持续的。

由于香料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贸易品。东南亚地区盛产香料,为满足国内对香料的需求,早在宋朝时,中国就与东南亚各国发展了密切的贸易关系。而三佛齐位于当时南洋国家入贡的必经之路,又是东南亚地区的物品集散中心,因而三佛齐对明朝的朝贡贸易至关重要。以下就以三佛齐结合明朝与东南亚的香料贸易,论证明朝政府在官营贸易制度的建立期,通过海禁与朝贡对香料流通的控制。

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香料贸易

中国古代把今日的东南亚地区统称“南海”,大体上包括地理上所区分的海洋东南亚、大陆东南亚及印度洋上岛屿和印度半岛,乃至红海、波斯湾及非洲之地域。明朝时候把现在的南洋地区统称为东洋和西洋。大体来说,是以巽他海峡和卡里马塔海峡为分界线,在此以东为东洋,以西为西洋。明代中期西洋主要包括:交趾、占城、暹罗、下港、柬埔寨、大泥、旧港、麻六甲、亚齐、彭亨、柔佛、丁机宜、思吉港、文郎马神。

到季风的影响,南海国家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贸易中心一般位于扇形季风贸易区的交汇点,如安达曼海、暹罗湾、爪哇海及马六甲海峡。同时南海诸岛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的必经之地,是广州、香港、马尼拉、新加坡航线必经之地,在国际海运航线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而,东南亚各国,自中南半岛以至印度半岛,自古就是在中西商业航线上,靠国际贸易为生。

朝贡贸易十分兴盛

明朝建立后,明廷便不遗余力地推行勘合贸易制度,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推上了顶峰。洪武二年(),明太祖便急忙派人到海外各国宣谕,实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以重利诱诸番。并且为了规范朝贡贸易,洪武十六年(),明太祖还向诸藩颁发勘合。日本古籍中《戊子入明记》一书转载了礼部有关明太祖的圣旨:查得洪武十六年间,钦奉大(太)祖皇帝圣旨:南海诸藩国地方,远近不等,每年多有帆船往来进贡及做买卖的。……朝廷差去的人,及他那里老(到)来的,都要将文书比对朱墨子(字)号相同,方可听信。根据万历《明会典》所载,明王朝颁予勘合的海外国家大多是东南亚国家,其贸易地位可见一斑。在明初优惠政策的招徕下,东南亚各国贡使纷纷入明朝贡,朝贡贸易十分兴盛。

从实际的情形看,东南亚各国同明朝的朝贡关系的贸易属性更加突出。双方并没有建立政治上“宗主”与“藩属”的关系。明朝对东南亚地区一直采取不干涉的政策。其统治权更没有对东南亚各地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自葡萄牙人东来之后,一直到明朝灭亡,东南亚各地大都沦陷于欧洲殖民国的控制之下,他们与明朝的政治联系则更少了。另外,从文化上来说,东南亚国家大多属于伊斯兰国家或佛教国家,有些还处于氏族部落社会。他们也只是在追求贸易利益的基础之上接纳明朝朝贡体系的。

明代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

因此,明代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主要建立在彼此之间贸易的需要之上的,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某些政治联系而已。但由于明朝厉行海禁,东南亚洋各国只能通过朝贡贸易与中国进行有无相通的贸易交流。史籍记载,东南亚各国几乎所有国家都盛产香料,种类之多仅入贡香料就多达数十种。据《明会典》所载的东南亚入贡香料大致有:胡椒、苏木、沈香、安息香、乌木、黄花木、速香、丁香、植香、蔷截水、苏合油、黄熟香、燕衣香、乳香、奇南香、降真香、木香、龙涎香、龙脑、米脑、脑油等等。这些香料每次输人的数量很大,主要是因为明朝国内对香料的需求量极大。

据记载,朝廷内仅太岳、太和山宫观所用的降真、诸香,每三年需斤;太医院一次需香料斤;正统初年,内务府供用库岁用香蜡计斤,弘治元年()增至斤,至弘治十六年()再增至斤,后又添买余斤。嘉靖二十九年(),供用库移文户部要求征用沉香斤、大柱降真香斤、沉速香斤、速香斤、海漆香斤、黄速香斤。中国对于香料的大量需求,更是使盛产香料的东南亚成为了世界性的香料生产与销售中心。“中国对于胡椒大量需要导致了爪哇和苏门答腊胡椒种植的增长……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爪哇、旧港等地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变成向东方香料群岛同中国进行香料贸易的经营基地。

古代中国的海外交通

中国对外海上交通形成于秦汉时代,当时海路已能达到东南亚诸国;两汉时代海路交通更为发达,当时海上交通已西达印度和波斯,南及东南亚各地,北通朝鲜和日本;唐宋时代更是海上交通的黄金时代。宋元时期,得益于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指南针的应用,中国商人和水手开辟了通向菲律宾群岛和婆罗洲诸岛的东洋航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从而使贸易网络遍及整个东亚地区。

当时南行的主航线,东起中国的泉州、广州,中经今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在印度西部停泊以后,再达波斯湾、红海等处。除了主航线外,还有若干之航线,分别通向南海各地。当时,香料就是沿着这条海路由东南亚输入中国的。根据史书记载,宋代通过海上从东南亚进口的产品中,最多的就是乳香、没药、获荃、苏木等香料、药材。年在福建泉州发掘了一艘从东南亚运输诸番香货入华的宋代沉船,船上运载物包括胡椒、降真香、乳香、檀香、龙涎香等各类香药,约计四千七百公斤。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常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三佛齐局势对明代香料朝贡贸易的影响

三佛齐位于当时南行的主航线上,“诸藩水道之要冲也。自东阇婆国(今印尼爪哇),西自大食、故临诸国,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三佛齐位于苏门答腊南部旧港,在唐代称室利佛逝,控制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扼住东西洋航道的咽喉。其境内的巨港控制着印度与中国之间一切贸易必经的两条水道。

公元6-12世纪,三佛齐利用便利的海上交通位置,一方面伸向马六甲海峡,另一方面伸向巽他海峡,迅速发展。三佛齐还利用氏族武装,用武力通迫过往商舶到其港口进行贸易;对过往商船强征高额过境税,据阿拉伯人记载,犹太人的船只向三佛齐缴纳两万迪纳尔之后,才能继续驶往中国。由此,三佛齐逐渐控制了印度尼西亚全境的商业霸权。得益于阿拉伯人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中印之间的贸易,三佛齐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物品集散中心。

《诸蕃志》记载

据《诸蕃志》三佛齐土产并不多,主要有:玳瑁、脑子、沉速、暂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豆蔻等,大量的物品如“珍珠、乳香、蔷薇水、桅子花、腽肭脐、没药、芦荟、阿魏、木香、苏合油、象牙、珊瑚树、猫儿晴、琥珀、香布、番剑等”都是大食的物产,借三佛齐的贸易地位而汇集于此。一方面,入宋以来,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就对东南亚的香料、药材等消费量很大,这些物品均可在三佛齐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中国陆路与中亚的贸易来往中断,而三佛齐又是当时中西南海航线的中停站。

最后

三佛齐对中国与东南亚的置易非常重要。因此,自隋唐以来,中国就与三佛齐建立了朝贡关系,到了宋元时期中国与其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频繁。明朝建立以后就立即与三佛齐建立的朝贡关系,从-年,中国方面记载的三佛齐遣使不下6次(见附录一)。可见明太祖也比较重视三佛齐优越的贸易地位。但在洪武朝,围绕着三佛齐,有两件事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洪武年间整个官方的朝贡贸易。这使得太祖实施更加严格的海禁措施,打击私人贸易,维护正常的官方贸易秩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nana.com/dnqc/11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